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唐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会议的决策写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一机制(     
A.能够减少决策失误的出现B.严重影响了行政办公效率
C.进一步削弱了君主的专制D.使中书门下成为决策核心
2 . 唐代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
2023-12-23更新 | 74次组卷 | 3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玄宗命翰林院学士参预政务,掌禁内诰命,备天子咨询,协助皇帝起草制敕,并逐渐让翰林院学士成为内相。据此可知,翰林院学士参与政务(       
A.造成了宰相人数的剧增B.否定了中书门下的存在
C.起到了削弱相权的作用D.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这体现出当时(     
A.给事中执掌决策权B.皇帝独尊地位的削弱
C.礼仪严格承袭惯例D.中枢体制的运行方式
2023-12-12更新 | 250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载唐中宗李显因为私情,常不经两省(中书省、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究竟心虚难为情,所以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时人讥讽为“墨敕斜封”。这反映了(       
A.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B.三省之间相互制约
C.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D.科举制度已被废除
6 . 唐代门下省对于中书省拟定的文书不仅要检查文字、书写,还要对草拟的文书内容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文书当中的建议、方案和处理方式不妥,就可以“封驳奏还”。门下省的这一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皇帝的意志不能脱离法律的界限。由此可推知,门下省的设置(       
A.体现出皇权受到削弱B.表明唐代中央机构日益完善
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说明决策权与行政权的分离
7 . 唐高宗废尚书令,新设形同宰相的“北门学士”;唐玄宗以协助政务为由“临时”命翰林学士帮助皇帝起草诏书;唐宪宗命翰林首席学士掌制诏印,并使其拥有独立的办公机构,与帝、相共商国家大事,至此,翰林学士承旨成为定制。唐代设立翰林学士意在( )
A.消弭权臣擅政隐患B.倡导重文轻武方针
C.提高宰相文化水平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8 . 汉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官侍从左右,参与决策,称为“中朝”或“内朝”,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政务机关则称为“外朝”。汉武帝此举(     
A.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B.导致了中央行政紊乱
C.完善了中枢权力体系D.强化了君主集权体制
2023-10-16更新 | 558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唐朝实施集体宰辅制度,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皆为正宰相,临时差遣各类其他官职加封“参知政事”“参知机务”者为副宰相,正副宰相称号虽各不相同,然其在政事堂议政的发言权和职责是相同的。这一制度的实施(     
A.减少了行政摩擦B.迎合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C.扩大了选才范围D.确保了决策的科学合理
10 . 隋文帝建立的朝政机构,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当时“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由此可知,隋文帝时期(     
A.三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B.门下省的权力最大
C.三省尚未有效制约皇权D.三省的职权并不平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