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据《新唐书》记载,“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例如,贞元年间(785805年),唐德宗欲起用卢杞担任饶州刺史,门下给事中袁高行使“涂归”权,封还词头,揭杞罪状。唐德宗只好接受袁高的意见。唐代“涂归”这一做法(       
A.具有政治决策的民主趋势B.体现出权力制衡体制的构建
C.表明权臣擅权现象的出现D.客观上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隋书·百官志》载,陈“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书吏不足,并取助书。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这一调整(     
A.标志士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为三省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C.严重削弱了陈朝君主的权势D.加快了实现南北统一的步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迁的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处在急剧的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唐代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首要标志。唐代的犁已由直辕犁改进为曲辕犁。曲辕犁结构完备,装有犁壁便于深耕,配有犁评,可调节犁锋入土的深浅度,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

   

     图1 隋朝“三省六部”制            图2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隋唐时期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唐初三省并重;自光宅(唐睿宗年号)以后,政事堂由门下移至中书,中书省遂居三省之首;玄宗以后,封驳诏奏之权,亦逐渐分散。这反映出
A.中书省决策权扩大B.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C.行政效率有所提高D.宰相议政职能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的机构
B.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2019-09-16更新 | 1537次组卷 | 4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都集中到政事堂议事,政事堂逐渐成为一个高于三省的决策机构。三省长官实际上脱离了本部门,而副职左右仆射则成为三省实际的负责人。后米皇帝干脆不设三省正职,以副职替代,让副职进入政事堂。这些措施
A.赋予了低级官员相权
B.加强了专制皇权
C.导致冗官局面的出现
D.提高了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