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5 道试题
1 . 众多宰相集体议政于政事堂的局面最早出现在(     
A.隋B.唐C.宋D.元
2024-03-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徽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微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
2024-03-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辉县市共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3 .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里提到“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阐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材料二     



(1)选官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实行的主要选官制度,并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并简述该制度的意义。
2024-02-0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见于记载的相应官员有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等。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总理全国政务。太尉原称尉、国尉,是朝廷首席武官,是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地位略次于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大臣,位列上卿。“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分工管理不同的政务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隋时,三省的职掌尚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太宗为补救这个流弊,因而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款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设立“政事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一上·湖南·期末
5 . 某学生梳理隋唐历史知识时,记录了“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科举制度”“两税法”四项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制度变化与创新D.国家统一与发展
2024-01-22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中叶后朝廷授予许多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等宰相衔,号为“使相”。从玄宗朝到僖宗朝,使相的人数从8人增加到了60人。唐朝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拉拢藩镇维护统治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创新制度提高效率D.重用人才优化决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5年,对出版界具有震撼力的出版物恐怕要首推《话说中国》了,同年5月,中央电视台对该丛书进行了特别报道和评论。该书的宗旨是将“历史还给人民”,从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接,在策划模式上标志着我国出版业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下图是该丛书的分卷目录。

第一卷____原始社会、夏商:创世在东方
第二卷____西周:诗经里的世界
第三卷____春秋:春秋巨人
第四卷____战国:列国争雄
第五卷____秦西汉:大风一曲振河山
第六卷____东汉:浸漫中兴路
第七卷____三国西晋:群英荟萃
第八卷____东晋南北朝:空前的融合
第九卷____隋唐:大唐气象
第十卷____唐五代十国:变幻中的乾坤
第十一卷____宋:文采与悲怆的交响
第十二卷____辽西夏金元:金戈铁马
第十三卷____明:集权与裂变
第十四卷____清一:落日余晖
第十五卷____清二:枪炮轰鸣下的尊严
第十六卷____总索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分卷目录,对其进行阐释。(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下,三省是国家的主要行政机构,负责命令传达;六部是执行机构,负责国家基本运转。

从职责上来看,中书省作为朝廷的政策文书草拟机构,由其下达皇帝旨意,掌管机要,发布政令,掌握行政大权。门下省主要负责的是文书审核,纠正得失,同时还是唐代主要的监察机构,对于皇帝的行为举止进行制约和监督,在客观上维护百姓的利益。尚书省是最高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和最高执行机关,是推广朝廷政策的关键机构。自唐太宗时期开始不再设有尚书令,而是以左右仆射长为尚书省,监督各个地方官府的执行情况。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向书陈群的建议“乃生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 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9 . 唐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会议的决策写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一机制(     
A.能够减少决策失误的出现B.严重影响了行政办公效率
C.进一步削弱了君主的专制D.使中书门下成为决策核心
10 . 唐代尚书省实行制敕、管理行政的会商制度,尚书省的首脑机构都省有都堂会议。六部尚书每天上午都前往都省,有事则开会商讨,午时则在都堂会食,下午仍回本部处置都务。这一会商制度(     
A.有效制约了皇帝的权力B.有利于行政部门的分工协作
C.提高了中央政府决策效率D.对宰相政务工作起辅助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