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政事堂初设,仅仅是宰相集体议事的一个场所,而后逐渐成为唐王朝最高决策机关。据此可知,政事堂的发展有利于(     
A.分割宰相权力B.体现近代民主议政
C.提高行政效率D.避免出现决策失误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荥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中宗不经中书、门下而自己封拜官职时,因自感心怯和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成为“斜封墨敕”,此途径所封官员时人称为“斜封官”。这反映了(     
A.中枢制度有一定的通融性B.三省六部制有名无实
C.专制皇权凌驾于百官之上D.中书门下不具约束性
7日内更新 | 18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3 . 钱穆指出,唐制,中书舍人拟稿,亦由诸舍人各自拟撰,是谓“五花判事”。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这说明,中书省(     
A.内部已形成了制约机制B.具备了辅助决策的职能
C.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D.保证了中枢决策的科学
4 . 如图为唐代一份皇帝敕令(部分),这可用于研究唐代的(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中书一省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初期,中书省处于与皇帝关系更近的位置。武则天时期,原本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迁到了中书省。据此可知,唐朝前期(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门下省和尚书省形同虚设
C.三省六部制已完善D.科举取士制度不断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下,三省是国家的主要行政机构,负责命令传达;六部是执行机构,负责国家基本运转。

从职责上来看,中书省作为朝廷的政策文书草拟机构,由其下达皇帝旨意,掌管机要,发布政令,掌握行政大权。门下省主要负责的是文书审核,纠正得失,同时还是唐代主要的监察机构,对于皇帝的行为举止进行制约和监督,在客观上维护百姓的利益。尚书省是最高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和最高执行机关,是推广朝廷政策的关键机构。自唐太宗时期开始不再设有尚书令,而是以左右仆射长为尚书省,监督各个地方官府的执行情况。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向书陈群的建议“乃生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 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7 .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和完善。这(     
A.扩大了隋唐的统治基础B.反映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C.保障了隋唐的统一稳定D.促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8 . 景龙二年(708年),节愍太子初立,韦皇后因其非己所生,便让唐中宗下诏收回给太子的赏赐,让其与藩王一样每年定量领取物品。门下省给事中卢则认为太子身为储君,按传统制度其用度与君主一致,一应物品所需,可从库藏中广为支取,无须同于藩王,并以此封驳了诏令。该事件反映出当时(     
A.门下省处于决策中枢的地位B.政治决策的民主色彩浓厚
C.国家治理严格遵循传统制度D.专制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2023-10-16更新 | 391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唐太宗将一些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头衔参与决策,唐玄宗以后就成为了正式称呼。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宰相人数防止君主专权B.牵制相权从而加强皇权
C.精简中枢机构提高决策效率D.防止重大行政决策的失误
10 . 唐玄宗时期“始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敕旨",“将陆坚、张九龄等召入禁中,谓之翰林待诏。王者尊极,一日万机,四方进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诏从中出";唐德宗时期,陆贽任翰林学士,被时人称之为"内相"。这反映唐朝中后期(     
A.中书权力被大为削弱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翰林学士已取代丞相D.三省制度渐趋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