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三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形成的原因。
2023-12-2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仪陇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些出来以补不足 的地方),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褥礼仪,以朝 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 ……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 亲缘网络的伦理要 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从西汉前期郡的数目看,全国54个郡中,分封给诸侯王的有39个,中央 直辖那只有15个,其中还有不少公主和列侯的封邑。汉初的行政区分布如下:中、 西部少半地区是中央直辖郡,北、东、南大半地区是连成一片的诸侯王封地。从人口分布来看,据推测王国地区和中央直属地区的人口之比约为10:5.29。西汉前期 经济的发展绝不仅依赖于中央直辖郡县经济的发展,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王国地 区经济的发展。王国经济作为全国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如汉武帝时山东遭受水灾,百姓陷入饥乏之中,最高统治者立刻“遣使虚郡国 仓廪以振贫"。

——摘编自谭景玉《西汉前期诸侯王国经济的发展与影响》

材料三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 一个在一定程度上   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   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   “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主要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实施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3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承上启下、趋向完备的时期。隋唐统治者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的旧制,革弊创新,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极大地加强国家的控制能力,从而也使皇权进一步加强,这是隋唐国力鼎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为如此,隋唐的制度对赵宋以后的制度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下)

材料二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损益,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制度创新在中枢机构设置上的体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沿革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主政治所进行的斗争和探索。
2024-02-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材料三   “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民主制度的特点。
(4)你对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有何认识?
2019-01-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隋唐时期王朝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三省六部示意图


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

——摘编自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至是,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2023-09-18更新 | 21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3)结合材料三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文明演进方面有何功绩?

(4)比较材料二与材料四图的政体在权力结构上有何异同?

2018-11-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2)材料二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相权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具有美国民主制度的运作特点,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018-12-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12月29日 《每日一题》 高考二轮复习-周末培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1)根据材料,指出秦王朝为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2)秦朝亡于暴政,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4)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023-11-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面对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政令难以得到顺利贯彻的问题,每遇到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到了开元十一年,并在政事堂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方能生效颁行。随着盛唐时代政事堂工作重心向分理行政倾斜,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正式在皇宫内设立了翰林学士院,不计官阶品秩,主要负责起草任命将相大臣、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朝都设有翰林学士或学士,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居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的发生的变化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调整的作用。
2024-01-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与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摘自人民网文章《人类政治文明的源起及其演进》

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两者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四。“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视角来剖析与解释“国家政权”的?从这个视角看,古代中国的西周、秦朝政权各有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唐朝中央行政体制的特点。

(4)请用明清时期相关史实说明材料四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017-12-0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