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还用(州县)设立通判的办法,(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宋代,宰相与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

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至此,唐代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 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国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载体制正式形成。”

——(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


(1)根据材料一、二,与唐代相比,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的措施。
2021-11-0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钱乘且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新唐书》

材料二   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壅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学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渙达意,常得欲。……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怒叱之,未几,罢相”。......《唐阙史》卷下记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

——摘编自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
(2)根据材料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及其对三省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省制演变与唐朝兴衰之间的关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昆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武帝永明三年(四八五)

材料二 (唐初)由于三省宰相相互间“日有争论,纷纭不绝”,以致各项政令不能及时下达,为此,乃创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中书门下省参加政事堂集议的,多时有至十几人,最少则只有两人,即中书令及门下侍中。集议时有一主席,称为“执笔”。讨论结果,由他综合记录,等于现在之书记长。此项主席轮流充任。有时一人轮十天,有时一人轮一天。大家的意见,不仅由他综合记录,而且最后文字决定之权亦在他。国家一切最高政令,一经政事堂会议决定,并经皇帝同意后,便送尚书省分六部具体执行。尚书省共分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唐玄宗时,设立“中书门下”,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由此瓦解。

——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 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在唐代时期,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凡涉及军国大事的重要事宜都需要经过三省的审批,走三省的流程,即由中书省进行诏书的起草,门下省负责批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在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比较浅的官员“参知政事”的名号,给予一些资格较老的官员“平章事”或“同三品”的名号,以参与宰相事务。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皇帝让众多官员参与宰相事务的目的,并简评唐代三省六部制。
2020-11-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麻丘中学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从理论上讲,皇帝拥有天下所有权力,尚书省是贯彻皇权的具体办事机构,尚书省的首脑即为丞相。历史沿革中,尚书省的一枝独大,势必造成相权过重,为了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简明来说为了抑制相权,中书省和门下省应运而生。“三省六部制”是秉承儒家思想,汲取历代治权的有益部分完善而成的,到了唐代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唐代政治制度设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的表现。
6 .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①每事先经由中书省,②中书做定将上,③得旨,再下中书,①中书付以门下。或有未当,则②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③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①门下即下尚书省,②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初,①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②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

材料三   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①由是鲜有败事。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读史指导】


材料   主旨

材料一:唐朝三省部门的职能分工及其运作的具体程序。
材料二:政事堂机构设置的变化。
材料三:唐朝权力运行机制中的相互制约和作用。
信息解读
材料一:①说明了唐朝政事运作具有固定的程序。②说明了三省有各自的分工,且相互之间存在制约关系。③体现了皇帝是最后的决策者。
材料二:①说明了起初政事堂是唐朝宰相议政的场所。②说明了政事堂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材料三:①说明了三省六部制的存在,能够减少决策的失误。
历史结论三省六部制是对相权的分散和削弱,加强了皇权。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和减少决策失误。

2019-06-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册预习卷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绝不该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皇帝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43、44页(有改动)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括号内文字系添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认识。

2018-11-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复读班)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材料二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次~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

——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中央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的三省中,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这个原则并没有始终贯彻。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当然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张纸撕了,掷在地上。赵普不作声,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粘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为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皇帝和宰相(丞相)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

10 . 宰相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宰相之权,兵财之外,官人进贤,最其大者,而宋之相权,于此亦绌。

——(明)吕邦耀《续宋宰辅编年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宰相制”最早创设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概括宰相职能的职能和特点。

(2)据材料二,写出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运作程序。

(3)材料三中“罢宰相”的“高皇帝”是谁?据材料三指出宰相权力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8-10-20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