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某校集邮协会组织校内邮展。他们计划以中国邮政2022年8月发行的《中国篆刻》邮票作为展示框素材,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邮票A:
秦·宜阳津印
邮票B:
唐·中书省之印
邮票C:
战国燕·外司炉鍴
邮票D:
汉·朔宁王太后玺
铜印,秦代管理宜阳县渡口官员的官印。印文小篆。宜阳,旧韩地名,秦时设县铜高鼻纽印,为唐代官印。印文笔画以铜条弯曲焊接成。印背刻楷书“中书省之印”铜鼻纽印,因印面“炉”字与货币文字相同,推测为铸币官之官印。印文为燕古文字金质龟纽印,为反王莽义军首领之一隗嚣(朔宁王)为母亲镌刻。印文兼小篆和隶书特点
1.若以邮票中的印章出现先后布置展览框,以上邮票排序应为:(填写字母)
排序1:邮票___→排序2:邮票___→排序3:邮票___→排序4:邮票___
2.请根据邮票及说明,结合所学,解答以下历史问题:
(1)“宜阳津印”除能反映秦代印章制度外,还能体现当时:(选三项)___
A.行政区划演变     B.航运交通发展     C.统一文字政策     D.三公九卿设立
(2)根据所学知识,“中书省之印”说明中的“”处应是:(单选)___
A.草拟诏令的部门     B.审核诏令的部门     C.执行诏令的部门     D.管理赋税的部门
(3)专家推测“外司炉鍴”为铸币官之官印,其研究方法是:(单选)___
A.参考名家史论     B.借助史料互证     C.利用科技手段     D.查阅官方档案
(4)汉代礼制,只有王、列侯、太子、丞相、大将军方可使用金质龟纽印。隗嚣未受汉朝廷册封,却僭用龟纽金印,说明当时的时代特征是:(单选)___
A.王纲解钮       B.三国鼎立     C.民族交融     D.边疆危机
3.邮票设计者将印章、印蜕(印章钤印在纸上的图样)、印面共同呈现在方寸之间。其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印章的各部分特征,展现更多历史信息。请根据以上材料完善下列填空。
印章特征:印章有金印、铜印等不同材质→历史信息:反映各时代___的不同。
印章特征:印章有镌刻、焊接等不同___→历史信息:反映各时代手工业水平、技术的不同。
印章特征:印章有___→历史信息:历代印章、印玺设计规范或礼制规定的不同。
4.如果邮政部门增加一枚邮票,选用教科书中《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作为素材(如下图),对于反映中国唐代以前历史发展的整体面貌,具有怎样的补充意义?
驼钮金印。呈现典型的晋代官印文字风格。魏晋时期颁少数民族官印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首字多有“魏”或“晋”字,以表明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官印中多有族名;三是赐给归附投降的少数民族首领多有“归义”字样;四是印钮多为驼钮。
5.2009年,中国篆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中对于“中国篆刻”有如下介绍:

篆刻艺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印章最初被用作签名或权威的标志,但后来被所有社会阶层和亚洲大部分地区使用。……非常多样的图案是艺术家想象力和文化的结晶。作为书法和绘画的工具,印章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表达了整个(中华)文化对人类和自然的看法。今天,印章继续用于官方文件和私人信件。尽管了解复杂文字的人越来越少,但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仍在练习篆刻艺术。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中国篆刻能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2023-04-14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的中央行政制度在历史的进程中因时而变,逐步完善。某历史社团围绕这一主题,搜集到了下面相关史料:

A 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

B (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予政事,日必召入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

C 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

D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侍中、常侍等为中朝。

E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F (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御史大夫)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1.请把以上制度和对应朝代进行匹配(填字母)
①秦:_______;②西汉:_______;③唐:_______;
④宋:_______;⑤明:_________;⑥清:_______。
2.材料 F 中所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单选)
A.三省六部制 B.三公九卿制 C.九品中正制 D.汉承秦制
3.与材料 C 相关的治国措施或方针有哪些?(     )(双选。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A.儒表法里 B.崇文抑武 C.重外轻内 D.分散权力,相互制约
4.根据以上材料,逐一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三选。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A.政事堂使得多人共掌宰相之权 B.军机大臣对于军国大事有决策权
C.枢密院主军政,直接带兵作战 D.中朝的设置是皇帝于朝堂之外另起炉灶
E.内阁是相权的直接延续 F.御史大夫对丞相的权力形成一定制约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3-01-1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人不仅继承了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制的政治遗产,以罗马帝国正统继承者的身份保持了统一帝国的政治体制,而且在皇帝专制统治、《罗马民法大全》等诸多方面坚持了欧洲地中海上古政治遗产,并有所发展。为了治理众多古代族群,帝国政府始终维系着庞大且完善的官僚国家体制,其核心是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司法、宗教文化各种最高权力于一身的皇帝专制中央集权。7世纪至12世纪推行军区制,以农兵制、军政合一为重要特点,并由将军对行政区域及其军队进行管理,对扭转拜占庭危急局势起了重要作用。拜占庭人成功打造了包括整个东欧世界的拜占庭文明圈,并将各个斯拉夫族群纳入其中,其影响至今犹存。

——摘编自陈志强《欧洲中古史视域中的拜占庭帝国》

材料二   隋唐统治者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的旧制,革弊创新,极大地加强了国家的控制能力,从而使皇权进一步加强。唐朝完备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机构和制度趋于完善,在内地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在边疆设立都护府、都督府进行管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州府制度,唐玄宗开元年间改行募兵制,军队职业化、专业化,设立节度使,制定《武德律》《贞观律》等,很重视礼制的建设,直接促成了中华法系的形成。唐人对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都抱有包容的态度,从而造就了光辉灿烂的唐文化,传入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与唐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拜占庭帝国与唐朝国家治理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3-05-19更新 | 990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新教材)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的公民政治在政治文化方面主要体现为公共性的价值。公共性是指权力运行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在古雅典,由于城邦是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的载体,所以公共性以公民亲身参与城邦政治的形式呈现出来。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既是公民们所应具备的美德,也是获得公民身份的前提条件,它使公民得以接受城邦的权威,形成了公民对城邦共同体的政治认同。从个人与城邦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即表现为个人从属于城邦,个人利益服从于城邦利益,个人自由应当屈从于城邦整体之下。……现代自由主义民主的弊病表现在民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冷漠,雅典民主中的“积极公民”原则与制度对现代民主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古代的公民政治实践与价值在当代民主理论中复兴起来。

——摘编自胡琦《古代雅典民主中的公民政治:源流与内涵》

材料二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国家制度的民主,但有丰富的民主思想的论述,有些政治制度也体现了民主思想。尧舜禹时代“天下为公”的禅让制强调“选贤与能”,这是世界历史上最早提出并实践了民主选拔人才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公元841年的国人暴动缘于周厉王压制舆论,体现了民众坚持捍卫言论自由的立场;孔子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郑子产的“不毁乡校(郑人讨论国事的地方)”则是保障舆论自由的民主作风的体现。民主的核心内容是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唐代三省六部制下的各部门之间相互制衡、决策的程序化也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但是,由于高度集权的封建皇帝专制统治及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我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没有国家制度上的民主制度,历史发展长期停留在王朝更迭的循环中。

——摘编自李均宏《中国古代民主思想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公民政治的文化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国古代民主思想与雅典民主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主思想未能发展成民主制度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