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石窟寺盛行于5—8世纪的北魏至隋唐时期,寺院多依山崖开凿,窟前建浩木构或仿木构的建筑,窟内雕刻或泥塑造像(如下图敦煌莫高窟泥塑造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当时石窟寺盛行主要由于(     
A.雕塑技术的突破B.外来文化占主流
C.艺术审美力提高D.佛教兴盛和传播
2 . 图1是建于北魏早期的云冈石窟第二十窟的主佛,其面相丰圆,大目高鼻、双耳垂肩。图2是建于北魏后期的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主佛半身像,其鼻翼较宽,鼻梁狭,高度降低,面相较为清秀,表情温和可亲。佛像造像的这一转变说明(     
A.三教并行格局形成B.社会风气变化显著
C.佛教本土化的趋势D.本土宗教传播广泛
2023-02-11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中,展现了“汉武帝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不知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实际上,宣帝时张骞已经去世,佛教也尚未传入中原。据此可知,该壁画
A.内容源于艺术想象B.民族交融色彩浓厚
C.缺乏史学研究价值D.带有特定时代印记
2022-05-14更新 | 502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前质检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中的塑像,该石窟始建于后秦(384—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392—452年),后经隋唐及以后各代不断开凿扩建,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该图主要反映了魏晋至隋唐时期
A.民族矛盾尖锐B.中外交流频繁
C.文化灿烂辉煌D.佛教广泛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