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大唐新语》载:“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僧惠乘讲《金刚经》,道士刘进嘉讲《老子》。”由此可知,唐初(       
A.奉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B.佛教政治化倾向不断增强
C.开始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2023-12-11更新 | 24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选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学注重玄学义理,北学注重名物训诂。唐初,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这反映了(     
A.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整合B.儒学确立了思想统治地位
C.“三教合归儒”的社会现实D.唐朝多元包容的文化现象
2023-11-16更新 | 130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即墨区、城阳区、胶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佛教造像出现新变化,符合江左士人审美的“秀骨清像”应运而出,原本健壮的佛教造像变得极为清瘦,褒衣博带的汉式袈裟流行一时。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A.佛教的传入,影响了中原地区的审美风尚B.佛教思想已经成为南朝时期正统主流思想
C.“三教合归儒”在佛教造像艺术上的反映D.佛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渐趋本土化
4 . 有学者据《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较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远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A.三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B.民族交融使社会思想趋于集中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D.正统观念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晋时期,佛教与儒、道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进入唐代后,三者的冲突逐渐缓和,甚至在中唐时期,产生了一个汉传佛教的教派——禅宗。禅宗的教义不但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儒学理论,其崇尚自然、简朴的修养和传教方式也颇具道家色彩。这反映了此时期(     
A.儒学的正统化B.文化专制强化C.三教合归于儒D.佛教的中国化
6 . 魏晋时期的刘徽“幼习《九章》,长再详览。观阴阳之割裂,总算术之根源,探赜之暇,遂悟其意。是以敢竭顽鲁,采其所见,为之作注”。晋朝神仙道教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把讲仙道炼丹术的内容作为《内篇》,讲儒术的内容作为《外篇》,追求“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治身而身长修,治国而国太平”。这反映出(     
A.儒学发展融合了道家哲学思想B.科技的实用价值得到重视
C.魏晋学者把阴阳思想引入儒学D.儒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7 . 北朝时期,佛教僧人开始把现世君主比作“当今如来”,如北魏沙门法果就公开声称:“太祖叨睿好道,即是当今如来,沙门宜应尽礼,遂致常拜。”其后.北周名僧道安、卫元嵩等人,亦公开宣称“君为教主”“周主是如来”。这表明北朝利期(     
A.三教合一政策颇见成效B.专制权力决定了佛教发展
C.佛学理论迎合统治需要D.佛教理论受到统治者尊崇
8 . 佛典认为,双亲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孩子并没有义务为父母奉献一切。而在公元4世纪的中国,则把孝敬双亲视为佛教教义之一,只有孝顺父母和忠于君主才可以得到善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佛教思想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释道融合渐成主流D.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流行,莲瓣纹、莲花纹、缠枝莲纹逐渐成为流行的瓷器装饰纹饰。传统莲花纹被赋予一种新的思想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佛教主动融入社会B.文化的交融与创新
C.制瓷技术高超发达D.商业发展改变习俗
10 . 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宗教人物画也随之大量涌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世俗文化的发展B.民族交融的发展
C.三教鼎立的形成D.社会思想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