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众心理状态呈现出生存的困窘与无奈、死亡恐惧下的心灵皈依、文化碰撞的冲突动荡以及传统颠覆后的信仰多元化等特点。他们的宗教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造像、写经、祭祀以及慈善活动。这说明当时(     
A.思想文化相对自由开放B.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C.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D.佛教约束人们行为规范
2022-09-08更新 | 646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从两汉至隋唐,约有五千多卷佛经被译为汉文。中国古代学者往往以儒道学说和人们易于理解的概念来翻译和讲解佛经,如“道”“心”“理”“本无”。它们成为佛教与儒道等中国文化融汇的重要概念。这反映了(     
A.佛教渐趋本土化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儒学吸收佛道思想D.佛教的发展受到了遏制
2022-07-24更新 | 581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铭仁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初唐时期,道士傅奕上疏李渊,以天下大治必“共遵李(道)、孔(儒)之教,而无胡佛”的理由奏请灭佛,表示赞同的朝臣仅一人,反对居多,其中中书令萧瑀,更是把佛祖比作圣人,双方展开激烈争辩,最后不了了之。这反映出唐初(     
A.道教的社会影响力最大B.佛教的群众基础较好
C.朝廷对宗教进行了整顿D.儒学的地位相对稳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中,展现了“汉武帝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不知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实际上,宣帝时张骞已经去世,佛教也尚未传入中原。据此可知,该壁画
A.内容源于艺术想象B.民族交融色彩浓厚
C.缺乏史学研究价值D.带有特定时代印记
2022-05-14更新 | 50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服饰多崇尚浓艳鲜丽之色,宋朝服饰却崇尚简洁、质朴,形成淡雅恬静的着装风格。如袁采在《世范》中讲:“惟务洁净,不可异众。”唐宋服饰风格的变化反映了
A.市民文化的影响B.儒家正统思想的强化
C.社会阶层的固化D.佛道思想的影响扩大
2022-05-14更新 | 1007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三国时期,“自然”一词和“道”“无”的涵义相同。经学家王弼提出“自然亲爱为孝”的观点,主张“孝”是一种自然而然、以亲为爱的感情,但他又坚持“亲爱”是有等差的“亲亲之爱”。这折射当时(       
A.孝道观念回归理性B.多元一体趋势增强
C.儒家思想顺时而变D.封建经济持续衰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南北朝时期,时人对三教关系多有论述,如梁人王规在《诫子书》中说,自己“既崇周孔之教,兼循老释之谈”;北周道安也在《二教论》中指出:“三教虽殊,劝善义一,涂迹诚异,理会则同”。这种现象
A.打破了传统伦理的束缚B.说明儒学发展面临困境
C.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D.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中国古代一个时期僧尼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其中导致①至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藩镇割据造成社会经济破坏B.佛道儒实现了三教合一
C.选官制度变革导致世族没落D.政权更迭加剧社会动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投壶是春秋时期贵族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投掷游戏。由于只取“射礼”中繁杂程序的一半,舍去了“武”的内涵,使投壶在战国时已在民间普遍流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投壶进一步娱乐化,出现了不少新奇的玩法,连妇女也参与其中。投壶的发展
A.得益于政治局势的稳定B.导致了尚武精神的消退
C.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D.冲击了传统的礼教规范
2021-12-30更新 | 404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晋、南朝的正统艺术以空灵、平淡为尚,文人书法表现为洒脱、阴柔气象,而北朝疆域天真质朴、雄强大气的石刻文字——魏碑成了后人反正统书法的范式;自隋至唐,极重法度的楷书在有唐一代达到高潮,温柔敦厚、法度森严的颜体楷书是唐代书艺的标志。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变化
A.深受儒学思想境遇起伏的影响B.反映民众审美观念趋向一致
C.取决于统治阶级的偏好与推崇D.体现了书写者不受礼法约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