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形成于唐代,由波斯人撰述,以中文楷书和古叙利亚文刻写而成。碑文记载波斯僧人阿罗本来中国长安及其他多地宣讲教义、设立景教寺院等事。该碑作为证据可以印证当时(     
A.唐朝主流思想变化B.楷书成为主要书体
C.中外经济往来频繁D.文明之间交流密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3 . 下表记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记载出处
顷年,在广州番坊(外国客商居住地),献食,多用糖蜜、脑麝,有鱼俎,虽甘香而腥臭自若也。(唐)房千里《投荒杂录》
波斯枣,广州郭内见其树……(刘)恂曾于藩(通“番”)酋家,食本国将来者,色类沙塘,皮肉软烂。饵之,及火烁水蒸味也。(唐)刘恂《岭表录异》
A.中外间饮食文化相互借鉴B.中外交往丰富了国人生活
C.广东对外经济影响力增强D.岭南对域外饮食情有独钟
4 . 王祯《造活字印书法》记载:“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这反映了(     
A.雕版印刷术已在唐朝普及B.政府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术
C.雕版印刷推动了文化发展D.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2022-09-20更新 | 569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之间文化认同加深B.中外经济交流较为频繁
C.政治导向影响社会风尚D.汉族地区胡化现象严重
2021-12-24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鸵鸟原产于西亚地区,《旧唐书》记载吐火罗(今阿富汗)使者上贡鸵鸟,高宗特别喜爱。高宗死后,皇后武则天命人雕刻了石雕(见如图),放置于高宗乾陵的神道(供参拜场所前的道路)入口。据此可确证,当时
A.丝绸之路推动了雕刻艺术西化B.异域生物开阔了唐人的眼界
C.朝贡贸易改变了唐代物种结构D.皇权强化需要依靠神权维系
7 . 关于新罗何时派遣相关人员来唐留学,中韩两国史书记载不一,大概有贞观二年、贞观五年、贞观六年、贞观十三年、贞观十四年、贞观十六年六种不同的看法。《太宗实录》记载,唐太宗增筑学舍,扩招生徒及新罗派遣留学生人唐游学之事系于贞观初年,这与《贞观政要》《旧唐书》所记载的贞观二年较为接近。关于新罗遣唐留学生的判断
A.基本推断来唐时间应为唐玄宗统治初年B.结论因不同国家史书记载的不同而有差别
C.史书记载具有主观性,无法判断D.虽准确时间没有定论,但大致时间可以推断
8 . 马球源于波斯,如图是新疆出土的唐代彩绘泥塑打马球俑。据记载,唐代22个皇帝中18个喜好马球运动,并出现过以李隆基为首的皇家球队与吐蕃球队的竞技比赛。这些可用于佐证唐代
A.马球运动盛行于西北地区B.驯马技术比前代更加娴熟
C.开放、进取和包容的风貌D.陶瓷造型精巧、神态逼真
2021-05-12更新 | 1678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