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形成于唐代,由波斯人撰述,以中文楷书和古叙利亚文刻写而成。碑文记载波斯僧人阿罗本来中国长安及其他多地宣讲教义、设立景教寺院等事。该碑作为证据可以印证当时(     
A.唐朝主流思想变化B.楷书成为主要书体
C.中外经济往来频繁D.文明之间交流密切
2 . 唐朝《经行纪》中对非洲有描述:“西至摩邻国(近埃塞俄比亚)。其人黑,其俗犷,少米麦,无草木。马食干鱼,人食骰莽(椰枣)也。”该书对大秦(东罗马)的医术也有记载:“善医眼及痢,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该书(     
A.反映了世界文明多元统一特点B.留下珍贵资料拓展了国人视野
C.证实东罗马具有高超医疗技术D.体现了古代帝国的融合与扩张
3 . 日本元正天皇养老二年(718年)制定的《养老令》共十卷三十篇九百三十二条,与唐令作一比较可知是从一千五百多条的贞观令中拣抄出来的。又据《续日本纪》卷二十记载,公元8世纪中叶,天皇下诏“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精勤诵习,倍加教授”。由此得出(     
A.大唐文化的兼收并蓄B.中华文化是日本社会主流
C.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D.对外交流丰富了日本文化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西晋时北方诸州,约700余万口。南渡的90万口占其1/8强。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改编自曹文柱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材料二



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

(注:在唐朝的十部乐中,除了燕乐、清商乐外,西凉乐、天竺乐、龟兹乐、高丽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都是外来乐。除了宫廷,高官和民间大贾家中也有出现私人乐队。该图真实再现了当时的乐舞场面。)

(注: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影响。
(2)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述及唐朝时期邻国、藩属国遣送留学生来中国时,相关史料均有记载。据以下史料,可以得知
史籍书目记载内容
《太唐文武皇帝实录》贞观元年,……上谓使臣曰:“朕(太宗)虽以或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寻建学舍数百间,聚四方生徒。无何诸蕃慕善,酋长请遣子弟受业,许之……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一》“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乃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遗子弟请入国学,圣堂讲筵者至八千余人。”
A.儒家文化开始辐射东亚B.日本、琉球和新罗落后
C.唐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D.唐朝大力倡导朝贡贸易
2021-12-15更新 | 275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马球源于波斯,如图是新疆出土的唐代彩绘泥塑打马球俑。据记载,唐代22个皇帝中18个喜好马球运动,并出现过以李隆基为首的皇家球队与吐蕃球队的竞技比赛。这些可用于佐证唐代
A.马球运动盛行于西北地区B.驯马技术比前代更加娴熟
C.开放、进取和包容的风貌D.陶瓷造型精巧、神态逼真
2021-05-12更新 | 1678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