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
2019-05-10更新 | 97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宋太祖诏薛居正、吕余庆与赵普(宋初宰相)“更知印拥班奏事”,以分其权。到了太宗时,又进一步提高参知政事的地位。由此可知,参知政事地位提高的最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帮助宰相处理政事
C.加强皇权专制
D.监视宰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
2019-03-27更新 | 138次组卷 | 51卷引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
B.频换承相
C.废除宰相
D.分化事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初地方行政制度仍沿旧制,州、郡、县三级制。开皇初有州211个,郡508个,县1124个。各州郡县以辖区大小和人口多少分为上下九等,使得辖区混乱,官吏众多。隋文帝“以官繁人弊,遂废五百余郡,而以州治县”,取消地方自辟僚属制。炀帝时“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每年二月乘诏巡郡县,十月入奏”。隋朝的地方区划调整是古代中国政区整改的典型,对以后各代行政区域划分与改革影响深远。

——摘编自徐正文《论隋代及唐前期的政区整治与改革》

材料二   宋代知州总辖一州政务,“祖宗以来,常重其选”。宋代自国初就确立了由皇帝在殿廷上为新任知州当面遣行的制度,时称陛辞。皇帝借“陛辞”之机,当面考查知州才品,向其发布本人对地方治理的训令。一般文臣出任知州,须曾任知县、通判,才可以任知州,武臣须曾历巡检、县尉、知县等县级亲民官,并曾历诸州都监等主兵官,不曾犯罪,有官员推荐,方能升任知州。此外,宋政府往往责令知州上任半年之内要向朝廷递送就民事及边防所作的时政奏章。作为地方大吏的知州深受朝廷重视,在维护地方秩序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苗书梅《宋代知州及其职能》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代地方区划调整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重视知州选任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019-01-30更新 | 4518次组卷 | 126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历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思想
B.事权的分割
C.科举制的完善
D.理学的兴起
2019-09-02更新 | 668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
A.宋朝
B.隋唐
C.秦朝
D.明清
10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2019-01-01更新 | 395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