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据史载,一次,宋孝宗的一名幸臣请求法外开恩,宋孝宗答道:“降旨不妨,恐外庭不肯仿行。”要他去央求宰相,可宰相“坚执不从”,并表示“纵降旨来,定当缴了”。宋孝宗得知此情,不禁浩叹:“书生难与他说话!”此事说明,宋代(     )
A.宰相对君主有一定的制约
B.司法制度遭到皇权的破坏
C.宰相政治地位已超越皇帝
D.士大夫全面干预司法事务
2 . 北宋人尹源在《唐说》中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宋初为防止“弱唐”局面再次出现而采取的措施是(     )
A.设参知政事
B.设枢密院
C.设三司使
D.由文臣出任知州
2019-11-08更新 | 458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安史之乱后的各大藩镇拥兵自重,动乱不断,大都不听从唐廷调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吸取了教训,为此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D.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4 . 北宋时期,赵普为相,与枢密使李崇矩相交甚好。李以其女嫁赵之子,太祖知道后非常不满。李与赵一起上朝,同处等候奏事,太祖也令二人隔开。这反映了宋朝
A.中央直接管理地方
B.枢密院掌管财政权
C.宰相制度名存实亡
D.君主防范宰相擅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019-06-08更新 | 10895次组卷 | 113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6 . 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A.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
B.由中央控制地方赋税
C.抽调各地精兵以充实禁军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2018-11-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代只能“跪奏笔录”,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被废,六部地位极低
8 . 史书云:“(宋)太祖鉴前代之失,集精锐于京师。”“禁兵者……皆以守京师,备征伐。”这表明当时的战略方针及其主要意图是
A.分化事权——强化皇权
B.守内虚外——消灭割据
C.重文轻武——中央集权
D.精兵简政——抵御外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时,在州郡之上设置路一级的派出机构。各路设转运使,掌财赋;设提点刑狱,掌刑政;设提举常平,掌常平、水利等;设安抚使,掌军政。这四个机构相互平行、互相监督,又共同负责对地方州郡的监督。这一举措
A.削弱了三省六部的权限
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2018-09-01更新 | 271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年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是文化昌盛的时代,路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且不设立长官,转运使是连接地方与中央财政的纽带,军阀割据失去经济基础。通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开明时代特务政治的体现,这反映了
A.文化昌盛与政治开明没有直接联系
B.宋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了有效的管理
C.特务政治是宋代地方政治显著特征
D.宋代地方权力结构有利于防御外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