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太宗曾亲自操持一次科考,不仅录取五百多人,大大超过以往规模,又打破常规予以超等任官,“宠章殊异,历代所未有也”。宋太宗的做法(     
A.增强了官员执政能力B.推动了科举制度完善
C.践行了崇文抑武方针D.助长了保守政治风气
2 . 中国古代的三个依次延续时期分别是:“骄兵悍将的世界”“文治的时代”“与中国传统政治绝异,政治上依种类分四等”,这三个时期是(     
A.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B.唐、五代十国、北宋
C.五代十国、两宋、元D.元、明、清
3 .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变法,历任太子中……三司使等职。熙宁五年,淮南饥荒,沈括受命巡察,发放常平仓钱粮,疏通河渠。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富县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后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材料中沈括的经历主要可以用于探究宋代(     
A.科举完善与社会流动B.经济繁荣与社会保障
C.士人品格与科技进步D.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4 .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诏令规定:“诸州长吏解送举人,取版籍分明,为乡里所推,仍十人为保,保内有行止逾违者连坐,不得赴举。”景德四年(1007年)诏令规定:“士不还乡里而窃户他州以应选者,严其法”,一旦发现问题,州县官“皆坐罪”。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     
A.完善考试程序B.规范科举制度C.维护封建统治D.防止考官舞弊
5 . 宋太祖在划分禁军和厢军、三衙统兵的基础上设军中等级之法,“峻其等级相犯之刑,谓之等级,以绝其犯上之心”“二百年军中不变乱,盖出于此。"这表明宋代(     
A.主张严刑峻法治国理念B.极力提升武将社会地位
C.削弱地方割据经济基础D.多措并举加强军事管理
2022-09-22更新 | 441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真题 名校
6 . 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D.政权认同
2022-09-11更新 | 4145次组卷 | 4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公元1051年,宋仁宗下诏:“诸路提点刑狱司廨舍与转运使副同在一州者,并徙他州”。如当京东路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治所都在青州时,提点刑狱司的治所则需迁往密州。据此推断,这一诏令旨在(     
A.践行宋代重文轻武基本国策B.预防地方官员的贪污行为
C.节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8 . 宋代的军是军政合一的行政单位,寨和堡则是规模较小的城,下面是两宋时期部分军寨堡分布图。据图可推知,军寨堡的分布(     
A.适应了政治统治的需要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加速了官僚队伍的膨胀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9 . 宋高宗曾下诏“将诸州所收经制钱专委通判”。后来,由于通判不能很好地管理经总制钱,朝廷又下诏由知州、通判同掌。1146年,朝廷又下令“专委通判拘收”。这些举措(     
A.健全了地方行政管理B.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C.调整了中央行政机构D.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初,中央规定“诸路转运使、副及州郡长吏并不得擅举人充部下官。如有阙员处,当以状闻”,后又由中央派遣文官出“知州”“知县”“列郡各得自达于京帅,以京官权知”。宋廷这些做法(     
A.表明政治均势格局逐渐瓦解B.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C.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暴露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