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六)历史试题
广东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19 20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世界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韩非子·定法》中说:“主用申子之术,而官行商君之法。”术是君主管理大臣的制度性安排,法是大臣管理民众的制度性安排,两者各有各的用途。由此可见,法与术(     
A.服务主体一致B.发挥作用相同
C.适用范围不同D.适应时代相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汉武帝初平岭南时,其地“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后派官吏到岭南“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这些措施(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B.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平衡
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系
2024-03-03更新 | 437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下表为北魏时期的部分墓志(节选)。这体现出(     

墓主

墓志(节选)

乞伏保达

其先盖夏禹之苗裔

尔朱绍

其先出自周王虢叔之后,因为郭氏,封居秀容,酋望之胤,遂为尔朱
A.民族矛盾尖锐B.孝文帝改革效果显著
C.华夏认同增强D.北魏实现了北方统一
2024-02-23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春季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公元1051年,宋仁宗下诏:“诸路提点刑狱司廨舍与转运使副同在一州者,并徙他州”。如当京东路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治所都在青州时,提点刑狱司的治所则需迁往密州。据此推断,这一诏令旨在(     
A.践行宋代重文轻武基本国策B.预防地方官员的贪污行为
C.节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三言二拍”故事题材多采自唐宋传奇、宋元话本,但又多有改造创新。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主人公许仙为“生药铺主管”。唐人小说中,类似讲许仙这样角色的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话本中的同样角色奚宣赞为南宋奚统制之子。这反映了(       
A.医药领域出现新的经营方式B.“重商好货”的社会风气
C.“四民”地位发生根本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2024-02-03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中国民间资本创办经营的出版机构兴盛。其中,文明书局以开通民智为旨,以出版教科书著称;广智书局志在维新,所出图书多属变法、变政之类;教育世界志在振兴教育;湖北法政辑往所出皆为法学书籍;等等。这反映了清末(     
A.官营出版业实现私有化经营B.社会危机加快思想觉醒
C.文化领域形成自由争鸣局面D.维新变法观念日益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1927年5月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在武汉成立,1927年8月初迁至芜湖,随即领导了桐城、潜山、南陵、泗县、东流、至德、郎溪等地的多起农民暴动,到1928年底,安徽农民运动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安徽农民运动的恢复与发展主要得益于(     
A.共产国际的指导B.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功开展
C.八七会议的推动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统区下的官营军事工业也加入了“大内迁”的行列。如表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署火炮生产厂一览表(部分)。对表中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     
官营军工企业大内迁
原厂名内迁后代名所在地主要产品
炮兵技术研究处忠怒林场重庆野战地(设计中)、轻榴弹炮(设计中)、小口径炮弹
广东第二兵工厂务实林场重庆反坦克炮(待出品).炮弹
金陵兵工厂宁和号重庆步枪、机枪、迫击地。迫击地弹
金陵兵工厂(分厂)宁和号(分号)昆明迫击炮,迫击炮弹
合川地厂无量林场昆明山炮.炮弹(待出品)
A.旨在为中国远征军提供装备B.助推了官僚资本的急速扩张
C.体现出相对的集中和隐秘性D.刺激了国内重工业自主创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9. 如图是1964年出版的《奋发图强,争取农业大丰收》宣传画:一位强壮的男社员,在脱粒机旁,手捧着倾泻而下的谷子,笑逐颜开。该作品旨在
A.倡导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激励农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C.宣传国民经济建设调整政策D.赞扬包产到户取得显著成效
2022-01-24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0. 1994年至2007年,中国拉美史研究会先后召开了6次年会(见表),会议的主题发生了重要转向。年会主题的确定是基于(       
年份主题
1994拉美现代化及对外关系
199920世纪拉美的重大改革与发展
2001全球视野下的拉丁美洲发展
200320世纪拉丁美洲变革与发展
2005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
2007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
A.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B.史学界对世界历史的认知
C.反对霸权主义的现实需要D.民众了解拉美状况的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古代西非某国曾一度打通了北至中东、南至几内亚湾的黄金商路。1324年其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此行让西非文明走向世界,并让伊斯兰和基督教世界都感受到其文明的强盛。该国(     
A.以廷巴克图为经济文化中心B.朝圣之行导致拜占庭金价下跌
C.国家都城以石块垒砌而建成D.疆域曾一度扩张到尼罗河流域
2024-04-10更新 | 243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国王将土地分给他的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土地分封可逐级分下去,大封建主封给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农民,但高一层的封建主只能对他的直接受封人发号施令。材料表明,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     
A.以封建庄园经济为基础B.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局面
C.为建立帝国提供了条件D.建立在教会统治基础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1854年,美国通过的《土地价格递减法》规定,针对上市多年而没有销售的西部地区土地,按与其上市时间成反比的规则重新核定新的上市价格,上市时间越长,出售价格越低。同时,美国西部各州设立了移民局,各州还纷纷出版书籍介绍本州基本情况。美国上述举措(     
A.意在扭转国内战争基本态势B.埋下了南北冲突的隐患
C.导致了美国长期的种族矛盾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1921年春,列宁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付给国家资本主义较多的贡赋,不仅不会葬送我们,反而使我们通过最可靠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1922年,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报告中指出,“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在这一思想调整下苏俄(     
A.找到了解决农业发展落后的路径B.重视发挥市场因素的重要作用
C.引入了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模式D.以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下图是1945年创作的时政漫画《碎片的麻烦》。画面中,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站在铺有欧洲地图的桌前正在玩着一场拼图游戏。该漫画(       

A.展现了开罗国际会议的全貌
B.凸显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
C.体现了两大阵营激烈的较量
D.反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实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6.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进行了所谓“温和私有化改革”,对养老保险支付采取了提高退休年龄、严格给付资格审查等措施,各国福利制度往往要经历“危机—改革—危机—再改革”的循环,政府的政策在福利膨胀与福利收缩的交替挤压之下来回拉锯。这反映西方国家(     
A.积极应对经济“滞胀”风险B.在效率与公平间寻求新的平衡
C.增加福利以缓解社会矛盾D.过分依赖国际资本与国际市场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研究徽州楹联文化,解密徽商精神。

西递村笃敬堂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甘棠镇崔氏宗祠楹联欲享福却无福,无福享福真无福;肯吃苦便不苦,不苦吃苦永不苦
潜口村乐善堂楹联乐善是图,施诸人忠以作所;守诚有道,职其事实而行之
宣城镇清代宁国府义学楹联义在必行,读书勤业;学成为用,报国光宗
黄田村培风中学大礼堂楹联众学生济济一堂,大好光阴,莫闲过白日;先总理高高在上,无穷事业,都蜀望青年
歙县徽城镇许氏宗祠楹联祖德宗功垂福泽,诗书礼乐振家声
屯溪镇程惇本祠大殿楹联宗有德祖有功,永秩千秋之祀;系以姓缀以食,聿敦万古之伦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皖南敌后区以经济战为主要斗争形式,成为一块坚固的抗日堡垒。面对经济困难,皖南行署推行“一亩地运动”“凡党政军机关、学校、工厂、团体一切人员及各界民众,不论男女,年龄在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必须垦荒一亩”。还举行春耕、冬耕运动。19392月,皖南总动员委员会组织屯溪平衡物价委员会,设立安徽省进出口货物检查处等防止走私的执行机关,查禁敌货,并严禁资敌。设粮食联合稽查机构,严防私运粮食。安徽地方银行“‘坚持抗战守土’,积极扶植战时工业,办理易货,运销土产,到沦陷区抢购、储备物资,促进本省抗战物资和金融流通,稳定人心,维持抗战大局”。

——摘编自张绪《危机与应对:论皖南地区的经济抗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商精神的主要内涵,并说明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皖南敌后区成为坚固的抗日堡垒的有利因素,并说明其经济战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门堰是位于安徽舒城县境内杭埠河(古称龙舒水、巴洋河)中段的引水灌溉工程,由汉高祖刘邦伯兄之子、羹颉侯刘信创建,距今约2223年。《舆地纪胜》记载,刘信视“舒城水源出于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乃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曰七门。开渠建片责,引河流东北,载之平陆,条分支贯,灌田八千余顷。”又于七门岭之东修筑乌羊、片曹片责两堰,“灌田两千余顷”,史称“七门三堰”。明宣德年间,知县刘显定七门堰引水例,“上五荡用忙水,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七月底接堰水灌田。下十荡用闲水,每年八月初一至次年三月底,引堰水灌塘、陂、沟,蓄水灌田。”此制度一直沿用至民国。“使强者不得过取,弱者不致失望”,该制度开创性地实行忙闲轮灌制,完美契合七门堰灌溉体系。

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记载:“沙湾之地,厥宜泄水”,古人已早早认识到弯道环流效应。七门三堰,取水口均设置在河流凹岸,成功实现水沙分流,实现了弯道环流理论的运用。又记载:“山冈之地,最宜蓄水,因高就下,可塘可堰,渟潴灌溉,利饶耕作”。在灌溉系统建设中,古人充分利用湿地形态,“串荡成渠,连塘为蓄”。串连十五荡,形成输水干渠,疏浚塘,荡、沟、渠,串联互通。

——摘编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报道

材料二   作为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淠史杭工程始建于1958年,历时14年骨干工程基本建成通水。汧史杭灌区发源于安徽省六安市,润泽江淮,是新中国治淮工程衍生的重要成果,联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灌溉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两省4市17个县(区),灌区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098万亩。

65年来,汧史杭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未来,六安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推动六安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去”。

——《人民日报——洪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2023年08月18日16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水利建设的意义
2024-05-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六)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维新只是一次失败的内政改革,它作为宫廷政变的一部分,那拉后专权使吏治益坏,对于光绪帝变法行为进行限制。

——潘武《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1912

材料二

政变以后,所在朝的守旧党,故自以为意得志满,但社会上的心理,却和他成一个反对,依旧趋向着维新的一方面,所以要算做第一次欧化的大动机。维新失败,政治复旧,但是国人思想已变。

——赵玉森《新著本国史》1922

材料三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增长起来,形成一种政治势力……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都开始了政治活动。

——苏寿桐《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1957年》

请以“时代与历史教科书中历史叙事的关系”为视角,自拟论题,对上述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戊戌变法”的叙事作出阐释。(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国家产生之际,由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家长制家庭没有像雅典那样分化为个体家庭,氏族部落内部虽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但是阶级分化并不十分明显。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动因主要不是由于氏族内部的阶级分化,而是部落之间的征服战争。部落战争的结果是征服者把被征服者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从而使属于不同部落的人们组成了新的结构,于是原有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长制家庭便具有了地域的性质。在古代中国,家长制家族组织却与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家长制家族组织不仅没有因为国家的产生而消亡,相反在国家产生以后得到强化,原有的家庭结构生长成为政治结构的补充部分,成为专制国家的重要支柱。

——摘编自陈恩林《谈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

材料二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市民阶级。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举起人文主义旗帜,把斗争矛头直指以罗马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运动对罗马天主教进行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成长,他们关注、效忠与认同自己所在的民族和国家。1617世纪,西欧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形成了大众忠诚于王权的新的政治认同,民族语言迅速传播与使用,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由此,整个民众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大大增强。随着王朝国家的建立,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君主阻碍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高举起反封建的旗帜,打倒了王权,确立起人民主权作为新的民族国家的政治主体。从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所组成,相反,而是由全体公民结成的统一的共同体。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国家和西欧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不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024-04-11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世界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17,20
2
中国近现代史
3
经济史(旧)
4
世界史
5
经济与社会生活
6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墨家、法家的思想单题
20.6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单题
30.65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单题
40.65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单题
50.65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小说与戏曲 单题
60.65戊戌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单题
70.4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单题
80.65正面战场的抗战单题
90.4国民经济的调整  国民经济的调整单题
100.4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单题
110.65古代非洲 单题
120.65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单题
130.4美国内战 单题
140.65新经济政策单题
150.65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单题
160.4“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4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敌后战场的抗战
180.6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水陆交通的变迁
200.4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三皇五帝、禅让制、邦国
三、论述题
190.6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