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征兵制与募兵制]

材料一   秦至西汉前期以征兵为主,自武帝之后征募兼施,迄至东汉时期,征兵制逐渐被募兵制所代替。征兵制具有义务兵制的性质。秦至西汉前期,承袭了战国旧制,主要实行郡县征兵制。适龄编户在一生之中,须服两年兵役。当时全民有义务当兵,但非尽民皆兵。官僚地主、般富之家享有许多优抚特权;适龄对象应征为兵,也有身体、财力和丁口的标准,以之“为役先后”。在征兵制下的士兵来源,一般来自国家“编户”,农民是征兵的主要对象。士兵的社会地位和素质,在西汉以前比较高。唐之府兵也是一种征兵制,汉、唐前期的强盛之局与实行征兵制度不无关系。

——摘编自黄今言《简论秦汉军制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   宋代都是些雇佣兵,以兵为生,入伍后更不退伍,多半是老兵赢卒,否则是骄兵悍卒,或是赢老骄悍兼而有之。御外侮不足,煽内哄有余。宋代养兵不能用,积贫积弱,社会贱视军人。重文轻武,成为当时风尚。最先有辽,盘踞中国东北。次之有金,夺去了黄河流域。最后有蒙古,吞噬了全中国。

今再通观全史,可见军人之在国家社会,乃系一种义务,非职业。非为谋生,乃为服务。非取于人,乃以献于人。其最高表现,乃为献身国家民族,至于肝脑涂地而不惜。

——摘编自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西汉前期征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募兵制的弊端,并谈谈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变化的历史启示。
2 . 在地方设置官职,分别掌管地方行政权、财政权、兵权等,这是
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C.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汉初承秦制,三公九卿多由功臣担任。他们位高权重,多骄纵专横。武帝时,这种情况仍很严重。如其舅父田蚡大权独揽,任用私人。以致于汉武帝不耐烦地说:”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李建国《略论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

材料三   历代专制君主虽殚精竭智企图集全部大权于一身,但要其真正做到一人“独治”全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各个朝代的政治体制改革,或是将中枢权力从一个机构转移到另一个机构曰或是将其割裂分散,交由若干机构、若干人共同执掌曰最高明的”创制”如明清统治者,是在皇帝和政府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权力中介机构,以确保皇权对中枢权力的控制。

——摘编自李渡《中国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论略》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对后世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调整中枢权力机构的措施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宋对中枢权力机构进行“割裂分散”的史实,并指出明清统治者“创制”的体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调整中枢权力机构的共同目的。
2023-06-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宋史》记载,北宋有7位武将曾担任过地方知州:
人物官职事迹人物官职事迹
郭进登州刺史、卫州刺史为人俭于己,便于人……次之以德政,化俗于斯刘谦邠州知州谦无所扰,邠人多爱之
刘福卫州刺史、雄州刺史治五年,境内宁谧……百姓立遗爱碑,以闻其状马怀德雄州知州有材勇智力,可以遍知州事
高化知事诸州(具体不详)虽起身行伍,然颇知民事马知节知益州兼转运使;主政枢密院十年马枢密知节劲直……抑好强,恤孤弱
孟元沧州知州家有文风;应变活民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宋代
A.武将担任地方知州较为普遍
B.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C.统治者改变重文轻武的政策
D.地方百姓更加拥戴武将知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下面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2019-01-30更新 | 1048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0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举两例说明元朝对边疆的成功统治。
2022-11-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一些前辈学者对于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文化意义有一些基本的估计,严复就说过,如果要研究人心和政治风俗的变化,那么赵宋一代的历史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陈寅恪、王国维也都在他们的著述里反复强调宋代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讲到中国古今的社会之变,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变化,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宋代。日本的佐竹靖彦先生,在他讲宋元时代史的基本问题的概要时说“社会构造的变化、文化状态的变化,在宋代都有非常明显的突出的表现”。但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宋朝也常被称之为“积贫积弱”的王朝。宋朝“积弱”之说本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和改革开放以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并非因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国家欺凌才被特别提出。宋朝“积弱”也不意味着宋人不能打仗,实际上从战争的防御战角度来说,宋人反击辽西夏金元的“侵略”还是卓有成效的,但宋朝“积弱”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军事能力的强大与否,而是统治者主观运用客观实力水平较为低下的一种反映。

——摘编自邓小南《游于艺:宋代的忧患与繁荣》、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任一个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中期,“今势家巨室,以不输(上缴)王赋为能,相习成风,而有司(官吏)惟困弱小户之是征”。这一状况
A.危及封建统治秩序B.抑制了社会阶层流动
C.导致社会阶级对立D.易造成地方割据隐患
9 . 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其突出特征是“强化的中央集权,叠层的政治架构,活跃的商业经济,成长的市民阶层,繁荣的海外贸易,南移完成的经济重心”。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
2022-01-1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对功臣宿将说:“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这一思想
A.助推了土地兼并
B.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使流民问题严重
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18-09-01更新 | 86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