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宋太祖倡导武将读书,迫使以前与太祖皇帝“比肩同气”的武将接受“君臣大义”与尊卑之别,而其他所谓“宰相须用读书人”的说法,在当时更多只是一种导向。宋太祖重用文士的根本出发点在于(     

A.崇文抑武重建政治秩序B.构建以文治国的国策
C.推动科举取士制度发展D.促进传统儒学的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孝宗在位27年,先后出任宰相的有17人,参知政事更是达到34人之多;同时,孝宗还恢复了宋代立国以来“异论相搅”的祖宗家法,提倡宰臣之间存有不同的政见;另外,还重用他当皇帝之前的部属们制约宰臣,孝宗这些做法有利于(     
A.保障国家决策正确B.强化中央集权趋势
C.把控朝廷中枢权力D.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2023-01-19更新 | 405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以“三帅”分别管理禁军;设立“二府”和“三司”,让枢密使和宰相“对掌大政”;又规定财政收入由各路的转运使主管。由此可见,宋朝政府运作推崇(     
A.强干弱枝B.崇文抑武C.内重外轻D.事权分立

4 . 北宋时期,不少官员秉持着“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的思想,以至于出现了“(君主)亲贤礼下,大臣有赐坐之仪、造膝之请。谏官有入阁议事,对仗读弹文之典”的“君臣共治”的局面。这反映出北宋(     

A.官僚政治开始走向成熟B.士大夫政治具有较大影响力
C.门阀等级观念相对淡薄D.崇文抑武政策导致君权式微
5 . 中国古代的三个依次延续时期分别是:“骄兵悍将的世界”“文治的时代”“与中国传统政治绝异,政治上依种类分四等”,这三个时期是(     
A.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B.唐、五代十国、北宋
C.五代十国、两宋、元D.元、明、清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真题 名校
6 . 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D.政权认同
2022-09-11更新 | 4145次组卷 | 49卷引用:第10课辽夏金元的政治-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问题是:中国人是如何获得长达800余年的稳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在13世纪形成了一种平衡,并且在当时的思想、技术条件下达到了完美的程度。这种完美的平衡到了1920世纪,在经受了外界的剧烈破坏和撞击仍未完全打破。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中国人为他们辉煌的过去而感到骄傲,大约也是很有道理的。”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8-31更新 | 30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仿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8 . 公元1051年,宋仁宗下诏:“诸路提点刑狱司廨舍与转运使副同在一州者,并徙他州”。如当京东路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治所都在青州时,提点刑狱司的治所则需迁往密州。据此推断,这一诏令旨在(     
A.践行宋代重文轻武基本国策B.预防地方官员的贪污行为
C.节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初,中央规定“诸路转运使、副及州郡长吏并不得擅举人充部下官。如有阙员处,当以状闻”,后又由中央派遣文官出“知州”“知县”“列郡各得自达于京帅,以京官权知”。宋廷这些做法(     
A.表明政治均势格局逐渐瓦解B.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C.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暴露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弱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地区,此外绝大多数藩镇,虽然也有重兵驻扎,但它们都是唐王朝控制下的地方政权,不是割据性质的藩镇。其节度使的调任和派遣基本上都由中央决定,其动乱多是内部兵乱,不是割据叛乱。中原、边疆、东南型藩镇虽然不属于割据性质,但是由于它们各自不同的地理特点及其与唐王朝的政治、财政、军事关系,因而深刻影响着整个藩镇割据形势的发展。具体说就是,东南型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型(西北)从武力上奠定了关中,中原型从军事上镇遏叛镇。最后黄巢起义打破了这种格局:举足轻重的中原型藩镇大部分被野心勃勃的朱温吞并;边镇动辄举兵犯阙;东南型藩镇也不再供给唐朝财源,唐朝的灭亡只待时日了。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藩镇类型及其动乱特点》

材料二   唐末“内为奸邪阉宦之所制,外为强臣藩镇之所遇,号令不出国门”。五代“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缠地”。连年社会动荡使得文化失序、道德沦丧。北宋建立之初,与抑制武将的措施相对应,宋代统治者大力扶持文人入任,以文人充斥国家各级政府机构。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一直备受排挤的庶族地主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而日益壮大。宋代建国伊始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推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进一步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逐渐形成“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社会经济局面,大量国有土地转化为私有土地,土地的私有化占据了绝对优势。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的变化,到宋代基本定型。

——摘编自杨钰胗《宋代士大夫政治的成因及其影响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藩镇势力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士大夫政治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