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蔡襄在《论兵十事》中曾说:“统兵的枢密院,只知道添加兵员,不会过问军费充足与否;主管财政的三司,只知晓需要采办军需物资,不去追究军费开支的去向,因为他们认为,这不是他们的职责。”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权力分割过细B.军费开支过大
C.承袭前朝传统D.强干弱枝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宋史》记载“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说明宋代(       
A.行政效率得到提高B.权力制衡机制日益完善
C.冗员现象日趋严重D.封建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2022-11-07更新 | 255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朝廷还直接选派各色参军,辅助知州、通判处理行政、司法事务。这些举措(  )
A.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B.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支出
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2022-01-13更新 | 279次组卷 | 30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中期,“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体现出北宋的治国特点是(     
A.无为而治B.守内虚外C.藩镇割据D.崇文抑武
2023-01-04更新 | 129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5 . 宋朝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并增设参知政事在政事堂同议政事,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宰相权力C.解决财政危机D.缓解边防压力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宋代社会流动"这一活动主题,搜集了如下材料,并得出了结论。

材料一   唐人所著的《登科记》,记录了以进士科为主的及第者名录。清人徐松在此基础_上进行考证,编撰了《登科记考》一书。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依据新出土的资料,对此进行了考证、增补,在其进士及第者之中,可以确定其家庭出身的有1085人。其家庭出身比例如图7所示:


材料二   宋代部分谣谚

谣谚类别引文
富儿更替做经济谣袁采《袁氏世范》:兼并之家见有产之家子弟昏愚不肖,及有缓急,多是将钱强以借……并息为本,别更生息,又诱勒其将田产折还。法禁虽严,多是幸免。惟天网不漏,谚云“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酬报也。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谣汪洙《神童诗》: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一时同榜用三人政治谣洪迈《容斋续笔》:本朝韩康公、王岐公、王荆公亦同年联名,熙宁间,康公、荆公为相,歧公参政,故有“一时同榜用三人”之语,颇类此云。
只重衣衫不重人社会谣普济《五灯会元》: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结论:宋代社会日趋平民化。
(1)从研究宋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7 . 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意在(        
A.加强地方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C.分割丞相权力D.完善监察机构
2020-05-13更新 | 508次组卷 | 3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关工委麒麟希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北宋前期官、职分离,官称一般为虚衔,而职才是握有实权的官。但在特殊时期,有职也绝非有职务,而是授之以“差遣”,才算有具体的职务。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
A.抑制武将势力B.扩大官吏来源
C.加强君主专制D.完善中央官制
10 .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国家发展与壮大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周“封建”体制转变为秦“大一统”体制,虽然不能与“传统”体制转变为“现代”体制相提并论,但在一点上却有相似处,即两者都不是局部的、一事一项的变迁,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一种大变局。这不只关系着治道、政术、教化,更关系到政体,亦即国家根本体制的大变局。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看作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范畴内,最为深刻的一次具有时代转折意义的变迁。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前期的中枢政治体制是三省制,但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中枢体制就发生了重大转变,进入到中书门下体制的阶段。……尽管中书门下体制下还是集体宰相制度,但宰相裁决政务,实行宰相轮流秉笔决事的制度,并逐渐向首相制度过渡。……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宰相的职权进一步朝着掌管具体政务的方向发展,宰相政务官化。这是宋代以宰相职权的分化为核心的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

——刘后滨《政治制度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大一统”体制的具体制度并说明这一体制建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中枢政治体制发展的变化,并用宋代宰相职权分化的史实说明唐代中枢体制的演变为宋代提供了“前提”这一观点。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