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漫画描绘的场景发生于北宋初年,图中主人公此举的目的是(     
A.改善君臣关系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民族交融D.完善福利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初,中央规定“诸路转运使、副及州郡长吏并不得擅举人充部下官。如有阙员处,当以状闻”,后又由中央派遣文官出“知州”“知县”“列郡各得自达于京帅,以京官权知”。宋廷这些做法(     
A.表明政治均势格局逐渐瓦解B.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C.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暴露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弱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地区,此外绝大多数藩镇,虽然也有重兵驻扎,但它们都是唐王朝控制下的地方政权,不是割据性质的藩镇。其节度使的调任和派遣基本上都由中央决定,其动乱多是内部兵乱,不是割据叛乱。中原、边疆、东南型藩镇虽然不属于割据性质,但是由于它们各自不同的地理特点及其与唐王朝的政治、财政、军事关系,因而深刻影响着整个藩镇割据形势的发展。具体说就是,东南型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型(西北)从武力上奠定了关中,中原型从军事上镇遏叛镇。最后黄巢起义打破了这种格局:举足轻重的中原型藩镇大部分被野心勃勃的朱温吞并;边镇动辄举兵犯阙;东南型藩镇也不再供给唐朝财源,唐朝的灭亡只待时日了。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藩镇类型及其动乱特点》

材料二   唐末“内为奸邪阉宦之所制,外为强臣藩镇之所遇,号令不出国门”。五代“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缠地”。连年社会动荡使得文化失序、道德沦丧。北宋建立之初,与抑制武将的措施相对应,宋代统治者大力扶持文人入任,以文人充斥国家各级政府机构。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一直备受排挤的庶族地主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而日益壮大。宋代建国伊始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推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进一步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逐渐形成“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社会经济局面,大量国有土地转化为私有土地,土地的私有化占据了绝对优势。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的变化,到宋代基本定型。

——摘编自杨钰胗《宋代士大夫政治的成因及其影响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藩镇势力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士大夫政治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人笔记《朝野类要》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后,每次辽国来使,都会举行宴射。由殿前马步三司轮差,陪同来使,射于玉津园,如果获胜会有“金带、升转官资之赏”。这表明,宋朝玉津园“宴射”(       
A.深受官僚阶层的欢迎B.体现了耕战结合的观念
C.反映社会尚武的精神D.是民族交流的重要手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北宋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兵、厢兵、乡兵及边境上的藩兵,其中禁军担任“守京师、备征戍”的任务。宋太祖时禁军人数只有二十万不到,到宋仁宗时期禁军员额高达80多万,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兵种。这一现象
A.改变了守内虚外的国策B.导致了官僚队伍的膨胀
C.埋下了边疆危机的隐患D.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2022-04-16更新 | 876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6 .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的重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B.重武轻文政策C.从军死伤几率大D.从军收入低
2021-10-18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7 . 南宋学者陈亮、叶适对北宋初期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进行了批评,他们说: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jiā),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huī),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

——《水心别集》卷10《实谋》

唐失其道,化内陆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叶适《水心别集》卷14《纲纪二》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弊得失。
2021-10-08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0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传统史学家笔下,宋朝是屡屡遭受非议且评价不高的朝代,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压抑感。然而,德国汉学家库恩在《宋代文化史》中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藩镇为代表的的军人政治。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因此库恩甚至认为,宋朝是中国中世纪结束和近代的开始。……正如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所说,宋代将终极裁决权交给了皇帝。与此相对应,朝廷御前会议的礼仪也发生了变化,汉唐宰相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到了宋朝,大臣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站立奏对。


依据材料提取一个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论证合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