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今中外,国家在权力分配上大都实行过权力制衡。

材料一:宋朝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进身为执政,宋神宗去世后,政治主张保守的司马光上台为宰相,尽废王安石任上颁布的新法,这个时候王安石的助手韩缜、蔡确、章惇还分别把持了宰相、副宰相、枢密使等高职,但当时御史刘挚弹劾蔡确在神宗驾崩时没有按时守灵,说这几个人结党营私,他们便被迫辞职下台了。

﹣﹣摘编自朱韬《宋代官制的权力制衡术》

材料二:(美国)国会能够限制总统,总统也能对国会进行制约。例如法律要由国会制定,但总统对国会法案有否决权,特别是总统“搁置否决”(亦称“口袋否决”)更具有“绝对否决”的性质。美国最高法院也能牵制总统与国会,最高法院限制总统与国会的主要武器就是司法审查权。据统计,自1803年到1972年,美国最高法院共判决102项国会法律违宪。

﹣﹣摘编自樊体宁《论美国分权制衡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中央权力制衡的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中央政府分权制衡的特点和作用。
2 .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北宋时期

A.君主专制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B.权力分割细化限制了行政效率
C.侧重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防止了中央机构的权力专擅
3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参知政事D.枢密副使
2020-04-27更新 | 1728次组卷 | 79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如图为“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   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2020-04-23更新 | 1638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但也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6 .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B.设“三衙”,收精兵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019-12-13更新 | 322次组卷 | 60卷引用: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同步测试题
8 . 宋太宗至道元年正月戊子诏日:“自今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都堂就是议事堂。原来参知政事与宰相在地位和职权上的差别,至此荡然无存。这反映出,宋初
A.中枢机构不断完善
B.决策权与审议权分离
C.行政运行受到干扰
D.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9 . 《宋会要辑稿》记载:“不经国子监看详(审阅研究),及破碎编类有误传习者,并日下毁板。”同时政府规定,国子监审批印刻者向官府发出的申请后,可为其颁发准许印刻的“公据”。这说明宋代
A.文化专制逐步强化
B.注重图书出版的监管
C.印刷技术明显提升
D.文人地位进一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其主要目的是
A.精简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B.冲破门第,任人唯贤
C.消除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D.分化事权,强化皇权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