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北宋基本解决的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些官制的变化实现的
① 文官任州郡长官② 转运使的设立 ③ 通判的设置   ④ 刺史制 ⑤ 三司使的设置
A.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
2021-01-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将“重文轻武”立为基本国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20-12-22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宋代,在地方上除设立州、府、县的长官之外,又“置七品通判以分州权”,一州之内,“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这说明
A.通判位卑权重,加强了中央集权B.中央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强干弱枝,维护了专制统治D.地方诸侯的残余势力被清除
5 . 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
A.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B.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C.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D.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2020-12-08更新 | 1787次组卷 | 5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坚持“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  )
A.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教训
B.契丹族对中原形成的严重威胁
C.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
D.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7 . 宋初通过科举制度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宋代这样做的目的是
A.分化事权B.扩大科举C.加强专制D.强干弱枝
8 . 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当时政治形势发生剧烈变化B.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至南方
C.两宋政权官方哲学明显不同D.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客观
9 . 公元962年,宋太祖下令,地方各州的死刑案件,都要报告朝廷,由刑部复查。公元973年,由朝廷委派通过科举录取的文官出任各州管理司法的官员。这些举措
A.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B.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
C.维护了国家的大一统D.保障了司法的公正性
2020-01-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范仲淹曾以“参知政事”的身份主持庆历新政。“参知政事”这一职务相当于
A.宰相B.副宰相C.刺史D.钦差大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