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2019-01-01更新 | 395次组卷 | 3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史料记载: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人,历任陈州通判、开封府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据此判断韩绛应生活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3 .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治国理念是
A.内重外轻
B.强干弱枝
C.外儒内法
D.重文轻武
2018-12-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朝建立后,为反唐朝之弊而加强了专制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设立了“知州”“通判”等一批新的官职,其中“知州”的“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这说明宋朝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宋时期,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A.参知政事
B.转运使
C.枢密使
D.三司使
2018-11-19更新 | 154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军机处
D.枢密院
2018-11-12更新 | 245次组卷 | 5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在介绍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材料说到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9 . 宋初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却越来越大,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B.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
C.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
D.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行政图(局部)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和唐代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2018-10-18更新 | 339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