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鉴于唐末五代“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充足),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殊鲜(少)”,北宋统治者为保证各地赋税上交朝廷,采取的措施是(     
A.用文官担任枢密使B.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
C.设参知政事为副相D.设置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2023-02-18更新 | 373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苏洵描述:“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该材料(     
A.反映宋代地方机构臃肿官员冗滥B.反映宋代解除了节度使的统兵权
C.说明宋代地方机构之间相互牵制D.说明宋初措施在维护统治稳定方面效果显著
2023-01-18更新 | 461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4届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嘉祐元年(1056年)正月,宋仁宗生了一场病,后慢慢康复,学士刘敞说:“天下有大忧者,又有大可疑者(指抗击西夏名将狄青),今上体平复,大忧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八月,仅做了四年枢密使的狄青最终被罢官。这体现出宋代的治国理念是(     
A.分权制衡B.崇文抑武C.强干弱枝D.文武制衡
2023-01-13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历史试题
4 . 对于宋朝的行政体制改革,宋仁宗时期的文臣司马光曾说:“节度使之权归于州,镇将之权归于县。又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以察州县百吏之臧否,复汉部刺史之职,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节度使成为地方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B.设置路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
C.转运使主要负责对地方精锐部队的管理D.路州县体制设立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根据材料回答,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6 . 中国古代的三个依次延续时期分别是:“骄兵悍将的世界”“文治的时代”“与中国传统政治绝异,政治上依种类分四等”,这三个时期是(     
A.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B.唐、五代十国、北宋
C.五代十国、两宋、元D.元、明、清
7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真题 名校
8 . 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D.政权认同
2022-09-11更新 | 4156次组卷 | 49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为此,宋太祖的施政措施(     
A.彻底结束了武人政治B.给边防危机理下隐患
C.维护了皇族内部团结D.有助于学术思想繁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地区,此外绝大多数藩镇,虽然也有重兵驻扎,但它们都是唐王朝控制下的地方政权,不是割据性质的藩镇。其节度使的调任和派遣基本上都由中央决定,其动乱多是内部兵乱,不是割据叛乱。中原、边疆、东南型藩镇虽然不属于割据性质,但是由于它们各自不同的地理特点及其与唐王朝的政治、财政、军事关系,因而深刻影响着整个藩镇割据形势的发展。具体说就是,东南型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型(西北)从武力上奠定了关中,中原型从军事上镇遏叛镇。最后黄巢起义打破了这种格局:举足轻重的中原型藩镇大部分被野心勃勃的朱温吞并;边镇动辄举兵犯阙;东南型藩镇也不再供给唐朝财源,唐朝的灭亡只待时日了。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藩镇类型及其动乱特点》

材料二   唐末“内为奸邪阉宦之所制,外为强臣藩镇之所遇,号令不出国门”。五代“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缠地”。连年社会动荡使得文化失序、道德沦丧。北宋建立之初,与抑制武将的措施相对应,宋代统治者大力扶持文人入任,以文人充斥国家各级政府机构。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一直备受排挤的庶族地主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而日益壮大。宋代建国伊始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推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进一步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逐渐形成“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社会经济局面,大量国有土地转化为私有土地,土地的私有化占据了绝对优势。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的变化,到宋代基本定型。

——摘编自杨钰胗《宋代士大夫政治的成因及其影响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藩镇势力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士大夫政治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