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宋代陈亮《上孝宗书》说:“五代之际,兵财之柄倒持于下,艺祖(赵匡胤)束之于上,以定祸乱。”赵匡胤将地方财权“束之于上”的表现是
A.设置转运使
B.收地方精兵充实禁军
C.实行行省制度
D.派文人担任地方长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临时任用)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如“大学士”等。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历的限制,宋代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防范官员的权力膨胀
B.促进了政府的科学管理
C.有效的解决了吏治腐败问题
D.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分配
2019-06-03更新 | 1066次组卷 | 3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人才选拔权由谁来掌握
B.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变化
2019-05-22更新 | 181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宋真宗御制武臣“敕七条”规定,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由此可见宋朝初年
A.治军突出理学思想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制衡兵权管控过度
D.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5 . 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主要是着眼于
A.加强军事力量
B.抵抗辽的进攻
C.便于保卫皇室
D.防止军事割据
6 . 宋代“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宰相权力的分割
B.皇帝权力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外省官分“亲民”与“厘务”两种,“亲民官皆由京朝官差遣,不设正官;而厘务官则专治一事,直属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
B.官员相互配合提高效率
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提高官员素养缓和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读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A.管仲在①处推行了“相地而衰征”
B.北魏孝文帝从③处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均田制”
C.唐朝在④处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D.宋朝在②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代路级(地方行政级别)诸司并立、互不统属、各司其职,一路之内分设四司,分别收州县兵、刑、政、财权力。正如时人所言“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由此可知,宋代对地方的管理体制
A.增强了地方应对危机的能力
B.极大地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C.大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有效遏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