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2 . 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②唐朝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④元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材料旨在说明
A.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C.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
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2018-11-12更新 | 243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政体有着非常明确的分权意识。宰相的权力被多个机构分割。……政权归于君主,治理权归于宰相。君主的权责是任命宰相,宰相的权责是组阁,治理天下。君主与宰相“各有职业,不可相侵”,君主若是侵夺宰相之职权,则属违制,将受到群臣抗议。……宋人将“执政”与“台谏”对举:“天下之事,一切委之执政”;“一旦谏官列其罪,御史数其失,虽元老名儒上所眷礼者,亦称病而赐罢”;君主则居于超然地位,“常使两者之势适平,足以相制,而不足以相胜”,如是,“人主可以弁冕端委而无所事”。

材料二   美国的联邦党人是近代分权理论的最终完成者,清教徒们创立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复合共和制的国家制度。他们吸收并改造了洛克“人民最高权力”理论,将人民的权力与政府的权力分开,坚持国家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本质上是有限的。在法律上他们把人民所赋予的国家权力分为两部分:联邦权力和各州权力。他们认为联邦的权力是各州权力的让渡,宪法“无明文规定即为禁止”,是有限的;就联邦权力而言,他们以职能、机构、人员为基础进行了划分,以达到制约之目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政体具有分权意识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宋朝相比,美国的分权体制有何不同。

2018-10-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行政图(局部)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和唐代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2018-10-18更新 | 339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摘自《哈佛中国史》)材料介绍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2018-10-18更新 | 197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2018-10-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北宋在禁军的地区配置上,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的政策,名为中央驻一半,地方驻一半,实际上主要部分驻守在京师,只有少量驻扎在边境重镇。这有利于
A.提高军队战斗力
B.民族战争中处于优势
C.专制主义的强化
D.削弱地方的割据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对功臣宿将说:“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这一思想
A.助推了土地兼并
B.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使流民问题严重
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