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1 . 宋太祖鉴于五代枢密院权力过大的教训,将枢密院直接统兵权划给三衙,枢密院掌兵籍、虎符,有发兵之权,而不统兵。三衙有统兵之权,而不能发兵。兵部仍作为中央军事机构留存,但权力有所削弱。这表明,宋代(     
A.官员任免随意性强B.建立严密规范的监察体系
C.武将政治地位低下D.防范君权面临的潜在危险
2023-08-29更新 | 1085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2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B.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C.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地区D.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初,沿袭唐朝后期制度,史称“宋承唐制”。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三省长官,“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崇文抑武的需要B.皇权专制的要求
C.分割相权的创设D.唐朝政体的完善
4 . 宋代路、州、县三个层级具有上下领属关系,但路一级诸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见,宋代地方制度 (     
A.基于藩镇体制框架适度优化B.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C.形成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2023-07-30更新 | 565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能力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5 . 如表是中国古代大事年表(局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时间事件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传统农耕社会瓦解
C.变法改革成为潮流D.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6 . 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等;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三司担任,其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宋太祖的举措(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B.推动了中央决策体系日臻完备
C.有利于加强皇帝对朝政的掌控D.提高了文官和士人的政治地位
2023-07-27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调研(一)历史(必修)试题
7 . 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     
A.通判:加强中央集权B.知州;增加地方财政开支
C.知县:减轻地方军费D.宰相: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2023-07-26更新 | 577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知州原本称为“权知某军州事(别称‘州将’)”,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牧伯(知州)之缺,止令文臣权莅”,且“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这些举措(       
A.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B.导致了官僚机构的急速膨胀
C.削弱了地方州府的物质基础D.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9 . 秦汉至唐,台谏分立而设。谏官掌规谏献纳,纯为言官。御史负责监察,职在纠察官邪、肃正纲纪。谏官本隶属于门下省,而宋代则谏垣独立,并无长官。而且宋制,台官谏官同为须皇帝亲擢,不得用宰相所荐举。这种变化说明(       
A.权力制约渐趋完善B.官僚队伍日益庞大
C.监察权力独立运行D.君主权力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太祖在基本平定南方后,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此后,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各地财政转运中央成为常态。这些措施(       
A.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B.提升了军队作战能力
C.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D.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