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地方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管理方面,(北宋)初设诸路转运使监管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号为“监司”。但以后又增设多种名目的路级监司:提点刑狱司主管司法,提举常平司主管仓储,安抚使司主管军事、治安,合称“四监司”。他们互不统属,路之辖境划分不尽相同,或虽相同而治所未必一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加强地方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实行督抚制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时期,在都督、刺史等正官升迁或有故暂缺之际,往往临时派员代理,主持州、府之务,即通常所谓的“知州府事”。宋朝建立后,“凡诸郡入版图,率命朝臣出守,曰权知(暂代)州事”。行之既久,大藩镇多授文臣,乃始尽正其衔,明曰知某府、某军州事也。唐宋时期,知州制逐步取代刺史制反映出(       
A.地方自主权力的扩大B.藩镇割据基础的根除
C.中央政府权威的加强D.科举选官条件的放宽
2023-02-05更新 | 17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2019-09-12更新 | 971次组卷 | 3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临时任用)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如“大学士”等。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历的限制,宋代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防范官员的权力膨胀
B.促进了政府的科学管理
C.有效的解决了吏治腐败问题
D.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分配
2019-06-03更新 | 1066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北宋统一后,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路之下,设有州、县,与州平级并存的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还增设了“监司”、“通判”等职。北宋的做法(     
A.使得各级机构职责混乱B.践行了崇文抑武的国策
C.导致权力结构利弊并存D.加速了地方权力的失衡
6 . 东晋时期,有“王(东晋时期大家族王氏)与马(东晋皇帝司马家),共天下”的说法,到了宋朝时则有“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专制皇权得以加强B.文官政治局面的结束
C.贵族政治已经结束D.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7 . 历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思想
B.事权的分割
C.科举制的完善
D.理学的兴起
2019-09-02更新 | 66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咸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8 . 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9 .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国家发展与壮大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周“封建”体制转变为秦“大一统”体制,虽然不能与“传统”体制转变为“现代”体制相提并论,但在一点上却有相似处,即两者都不是局部的、一事一项的变迁,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一种大变局。这不只关系着治道、政术、教化,更关系到政体,亦即国家根本体制的大变局。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看作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范畴内,最为深刻的一次具有时代转折意义的变迁。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前期的中枢政治体制是三省制,但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中枢体制就发生了重大转变,进入到中书门下体制的阶段。……尽管中书门下体制下还是集体宰相制度,但宰相裁决政务,实行宰相轮流秉笔决事的制度,并逐渐向首相制度过渡。……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宰相的职权进一步朝着掌管具体政务的方向发展,宰相政务官化。这是宋代以宰相职权的分化为核心的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

——刘后滨《政治制度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大一统”体制的具体制度并说明这一体制建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中枢政治体制发展的变化,并用宋代宰相职权分化的史实说明唐代中枢体制的演变为宋代提供了“前提”这一观点。
10 . 曲宴是宋朝皇帝的私人宴会,预宴对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都有特殊的意义。太祖朝,宴请对象多为节度使、防御使、地方诸王及其使者,太宗朝后期多为宰执、翰林学士、三馆学士,真宗朝加强了这一转变。这反映出宋代(       
A.基本国策落实加强B.宗室地位由重变轻
C.科举官僚控制朝堂D.门阀世族走向衰落
2023-06-3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