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这一观点
A.认为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B.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历史教训相符合
C.主张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适度分权
D.强调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
2019-03-27更新 | 138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夷陵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宋真宗皇帝亲笔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将诏书烧掉“并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反映了
A.科举改革提升官员素质B.宰相专权妨碍中央集权
C.文官臃肿导致效率低下D.文官政治制约君主专制
2020-08-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属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①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②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③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
④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7 .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代、唐代、宋代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腹里”和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分析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2024-02-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
A.相权进一步削弱
B.中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军机处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2019-01-24更新 | 46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
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10 . 北宋基本上解决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其主要措施有
①颁布推恩令
②文官任州郡长官
③参知政事的设立
④大部分赋税收入由中央掌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