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宋代“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宰相权力的分割
B.皇帝权力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代路级(地方行政级别)诸司并立、互不统属、各司其职,一路之内分设四司,分别收州县兵、刑、政、财权力。正如时人所言“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由此可知,宋代对地方的管理体制
A.增强了地方应对危机的能力
B.极大地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C.大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有效遏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
2019-02-02更新 | 385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下面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2019-01-30更新 | 1047次组卷 | 45卷引用:2009高考真题汇编5-宋元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2019-01-30更新 | 314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单元综合检测(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D.实施行省制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鳊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3421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2原因类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019-01-30更新 | 2080次组卷 | 130卷引用: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
2019-01-30更新 | 2623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9届高三高考真题训练——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10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019-01-30更新 | 4518次组卷 | 126卷引用:2019年高考 高三年级历史 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测评(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