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钱穆《国史大纲》中写道:“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于将、将擅于兵的局面……由不断的兵变产生出来的王室,终于觉悟军人操政之危势,遂有所谓‘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自此节度使把持地方政权之弊遂革。”这说明宋代早期政治变革的主要意图是
A.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B.革除唐末以来的藩镇积弊
C.提升官员队伍的专业素质D.加强对各级武将的行政监督
2 . 北宋时期,京东郓州士子,即以谤议官政而闻名全国:“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更有狂狷之士,敢于冒犯宰相。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A.普通民众参政意识较强B.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C.重文传统影响政治氛围D.宰相权威有所下降
3 . 宋朝三司与宰相的职权关系颇为复杂,一方面三司作为宰相领导下的中央财务职官系统,在财务行政中须报请宰相决策,另一方面,三司又可通过多种渠道,不经宰相而直接奉圣旨行事。三司在政务运行中的地位表明
A.政出多门使决策的效率降低B.中枢机构职能划分得以理顺
C.君主力图强化对政务的掌控D.官僚机构人浮于事现象严重
4 . 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使分理行政、军政、财政,原则上各自行使独立职权。中书门下是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机构。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太祖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是宰相之辅佐。这反映出宋代中央官制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抑制了宰相行政办事权
C.分化了中央的军政财权D.加强了专制主义皇权
6 . 《宋会要辑稿》记载:“不经国子监看详(审阅研究),及破碎编类有误传习者,并日下毁板。”同时政府规定,国子监审批印刻者向官府发出的申请后,可为其颁发准许印刻的“公据”。这说明宋代
A.文化专制逐步强化
B.注重图书出版的监管
C.印刷技术明显提升
D.文人地位进一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太祖、宋太宗统治时期,“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间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2019-08-01更新 | 33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茌平二中周练四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初,“一批批出身寒微的儒士通过科举的途径进入权力核心阶层,出将入相,为国效命”,“其从政的主体精神是‘进也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风有异于前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科举制的不断完善B.宋代中央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强化
C.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D.理学被统治者推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作为叙级、定薪的依据;“职”是一种虚衔,授予某些有名望的官员;“差遣”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造成了“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怪现象,其目的是:
A.明确职责,提高行政效率
B.细化级别,加强官僚管理
C.重文轻武,防止地方割据
D.分化事权,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看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制度上。”宋代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
A.实行节度使制度
B.创立三省六部制
C.任命文官做知州
D.实行二府三司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