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北宋时期,进奏院(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及其官员不再自行编发官方文书,而是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枢密院审定,再据此发抄。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A.进奏院与枢密院相互制约B.枢密院掌控文书编辑权
C.枢密院可以确保奏令准确D.专制集权统治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使用地方行政体制分离制,在每一高层政区建立多个机构,高层行政组织的数目数倍于高层政区数,中央的行政幅度剧增。以北宋熙宁以后为例,全国共二十三转运使路,每路有漕、宪、仓三个机构,高层行政组织数超七十个。这一制度设计主要目的是(     
A.稳定国家行政成本B.提高中枢决策效率
C.强化君主专制权力D.分化地方行政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两宋时期,几乎每位皇帝在位期间都会成立专门的资料编修机构,将此前以皇帝、宰相和枢密使名义颁布的“诏”“敕”“宣”进行整理,删削繁文,统一相关指示,编成综合性的通行《编敕》。这一做法旨在(     
A.完善律令体系B.施行道德伦理教化C.规范行政治理D.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2024-02-27更新 | 623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宋史》记载的60位外戚中,任禁军管理机构三衙长官或地区性统兵官的占41.7%;43位宦臣中,担任军职的占90%,领兵打仗的占41.8%。但后来一些历史论著在研究宋代“祖宗之法”时,却揭示出防止外戚、宗室、宦官等干政取得了突出成效。据此判断(       
A.祖宗之法不为正史采信B.宋朝变革的风气浓厚
C.两类叙述必有一方失据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宋太祖号召“武臣尽读书”,许诺“宰相须用读书人”,表示“事业付之书生”,立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从制度上提高进士授官品级,任用文臣出任地方行政长官。这些举措反映出宋朝(     
A.吸取前朝的历史教训B.分化事权的政治策略
C.科举制取得繁荣发展D.统治者重视官员选拔
6 . 宋代是中国第一个留下丰富皇帝肖像画的朝代,而且宋人特别强调肖像的真实性,于是几乎所有皇帝都有自己的“证件照”。这些御容画像被供奉于各地御容殿中,“如朕亲临”,供百姓瞻睹天颜。这些御容画像(     

A.兼具政治和情感的功能B.意在展现皇帝风姿神采
C.营造了神秘抽象的帝威D.凸显了艺术世俗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初官方强调文武二途并无偏倚。如朝廷置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持文武二柄”,又设置文、武两种仪式彰显“威加海内”之功德。这说明北宋时期的中央政府(     
A.并未实行重文轻武政策B.治国方略经历一定调整
C.统治政策发生剧烈变动D.受到藩镇势力严重威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了宋朝(     
A.守内虚外的统治政策B.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C.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D.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初“儒将”泛指出身儒生的文士统兵者与“惋侚若儒生”的武将。北宋中后期“儒将”含义强调科举出身和文资身份,渐为文士所专有。南宋时期“儒将”的标准悄然放宽,“崇诗悦礼”成为评判儒将的重要依据。宋代“儒将”含义的演变折射出(     
A.政治形势的变迁B.崇文抑武的贯彻C.科举制度的发展D.中央集权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官职名称),军谓兵,州谓民政焉”“太祖始削外权……令文官权知”。材料表明宋初(     

A.放松社会管控B.机构权力分散
C.加强地方控制D.边防压力减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