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范祖禹认为:“唯本朝之法……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司马光也写道:“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这说明宋初采取的措施(       
A.导致行政效率低下B.扩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C.强化了中央集权D.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2 . 宋朝时,县的长官称为知县或县令,知县或县令主管一方民政、司法和财政,如地方驻有军队,则兼任兵马都监或监押。知县下设县丞,为知县之下的副长官。县丞之下有主簿,主管本县出纳财物。主簿之下置县尉之官,主管阅习弓手、维持治安、巡捕盗贼等。这一制度设计旨在(    
A.规范基层治理形式B.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C.强化对地方的管理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北部边境却边患严重,统治频现危机,其主要原因是(     
A.宋初政策调整的弊端B.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C.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D.经济重心向南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后期藩镇林立,军人掌权,宋朝则“反其弊,使内外皆柔”,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以下不属于此方针的是(     
A.罢免宿将兵权B.用文官担任三司长官
C.大力提倡文治D.扩大科举规模
5 . 964年,太祖乾德二年设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开宝六年(973年)参知政事于政事堂议政,宋仁宗、宋神宗时期,参知政事的职权和礼遇达到巅峰。其设置分化了(     
A.枢密使军权B.知州决策权C.通判监察权D.宰相行政权
2023-01-1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庆历七年(1047年)三月,宰相贾昌朝与枢密副使吴育争执,御史中丞高若纳言“阴阳不合,责在宰相”,贾昌朝因此罢相;皇佑三年(1051年)十月,宰相文彦博出知许州,起因于殿中侍御史里行唐介的弹劾。这些事件的发生(     
A.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矛盾B.提升了中枢机构的效率
C.使监察官成为决策中心D.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7 . 在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方面,两宋至明代都延续了唐设立的武举,且两宋……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武举只是补充形式。由此可知,宋明两代的治国方略为(       
A.文武兼备以武为主B.崇文抑武C.重视骑射文化传统D.武学融入官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欧阳修奏曰:从京城到海防边陲,几乎所有官职都由朝廷任命,大小政务命令出自于于中央,地方官员只是遵照执行而已。奏折意在强调北宋(     
A.过度集权带来弊端B.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C.腐败问题亟需整治D.边患危机日趋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这一现象体现宋朝政治的特征是(       
A.削弱专制皇权B.强化中央集权C.防止武将专权D.推行守内虚外
10 . 宋太祖年间,将军曹彬虽位居枢密使,但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士大夫的车马,他都主动令车夫将自己的车辆驰入路旁街巷,所谓“必引车避之”。这一现象折射了当时(       
A.宰相权力遭到削弱B.枢密使权力被架空
C.崇文抑武风气盛行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024-03-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