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1 道试题
1 .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官员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D.皇权的不断加强
2 . 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会导致国力的衰弱,我们历史上有哪个朝代出现这种情况?
A.西汉B.唐代C.北宋D.清朝
2016-11-18更新 | 5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分化宰相的人事权B.限制地方的财政
C.削弱节度使的实权D.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2016-11-18更新 | 8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4 . 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对这一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过度限制地方权力,有利于地方和国家的整体发展
C.没有成功防止地方割据势力
D.有利于地方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016-11-18更新 | 10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6 .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北宋规定
A.中央向各州郡派驻节度使B.中央设置枢密院
C.实行一省制D.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2016-11-18更新 | 4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沈阳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封建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相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B.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为路、州、县
C.明朝废丞相制度
D.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助手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代提出来的。这反映出宋代统治者
A.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
B.更加青睐主张改革的官员
C.重视对百姓信仰的管理
D.倡导重文轻武的治国观念
2016-11-07更新 | 224次组卷 | 16卷引用:宁阳四中2017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检测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唐诗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诗)“健儿宁都死,壮士耻为儒”(杜甫诗)反映出时风对文事的鄙薄.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神童诗》开篇却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宋代
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科举制不断走向公平公正
C.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D.重文轻武引发价值观念变化
10 . 史载:某日宋太祖与石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守信等问他原因,他说:“人熟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这反映当时
A.军事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B.大臣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C.节度使的权力比皇帝大
D.宋太祖未能掌握军队的控制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