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宰相官名前后五变:同平章事,左、右仆射,太宰、少宰,左、右仆射,左、右丞。宋代官制前承隋唐、后启明清,内容复杂,名实分离,是历代官僚机构设置最为复杂的一朝,也是文官制度高度发达的一朝。特殊的职官分离现象在宋代官僚制度中尤为明显。在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同时,武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抑制。由于宋代地方各级组织互相牵制,尤其路一级组织事权分散、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圈和单一的权力中心,也就失去了割据一方的地理基础。同时,宋代行政区划是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分治区域,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就削弱了地方分权的人事基础。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制度高度发达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文官制度。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是“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的新气象。秦汉一统与以前的夏、商、周的根本不同在于:以前虽也有周人表述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统一观念,但天子更多是被尊为共主,其政教之所及,往往是象征多于现实,文化重于政治,秦统一使天子由共主转换成唯一的治主,教化所及也意味着具体治理之所及,故政教所及的意义,也渐由文化的变为主要是政治的。周秦之间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实施具体治理的范围大小问题——共主不直接施治,而大一统则要治。广土众民的治理,成为一个前无经验又不得不面对的根本问题,这是一个持续两千多年的历史挑战。

——摘编自罗志田《地方的近世史:“郡县空虚”时代的礼下庶人与乡里社会》

材料二   大致在南北朝以前,历代都是在广土众民的局面上待续以前诸侯国时代直达基层的治理模式。秦设三十六郡,郡下为县,县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常成为麻烦的制造者,宋代明显有将天下之权收归于朝廷的举措,结果造成“郡县空虚,而本末俱弱”。

——摘编自罗志田《地方的近世史:“郡县空虚”时代的礼下庶人与乡里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秦政治体制的主要差异,并指出秦汉两代为应对广土众民,在国家治理方面各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宋代“郡县空虚,本末俱弱”的原因。
2021-07-2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