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制度也必须应时而动,方能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曾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指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无不擢科(科举登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宋史文苑传》

材料三:时上(明成祖朱棣)念机务(机要事务)殷重,欲广聪明,措(治理)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南门,简诸臣为耳目。复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膝前(到皇帝面前)密勿谟画(认真谋划),率漏下数十刻(工作到很晚)。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共同商讨处理)。

——涂山辑《明政统宗》


(1)据材料一指出王绾、李斯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成祖设置内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阁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分析这一举措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史记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院,酒酣,从容谓之曰: “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 “乞骸骨。归丘田,臣之愿也。”材料中的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功臣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交出兵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论及宋朝政治制度,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央集权”的是(     
A.设三衙掌握禁军的统兵权B.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C.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D.设枢密院专掌全国军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面是南宋李焘编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的发生在961年的一段君臣对话。这段对话主要

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A.反映了宋初的边防形势严峻B.印证了宋朝的财政入不敷出
C.反映出宋初皇帝的政治担忧D.表明陈桥兵变事先计划周密
5 . 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地,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将领不随军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6 . 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开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这一举措(       
A.导致了武将专权B.分割了宰相的权利C.提高了文官地位D.加强了中央集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虎次郎把唐代看作是中国“中古时代”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端。之后,他又在《近世史的意义》中提出了“唐宋转型理论”,指出了在唐宋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尤其是文学艺术上都有很大的变化。钱穆先生也提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

——摘编自刘星振《浅析唐宋变革对宋代书法的影响》


阅读材料,就唐宋或中国古代其他社会转型时期的变化,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022-07-15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不同史籍有不同记载。根据如表,能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     
史籍历史记载
(北宋)文莹
《续湘山野录》
太祖向赵光义嘱托事宜后便就寝,宫人还能听到太祖鼾声。宋太祖鼾声在五鼓天时消失,太祖去世。赵光义在太祖灵前接受继位遗诏。
(南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太祖召赵光义进宫嘱托事宜。宫人远看赵光义不时离开座位好像有避让:行为。不久,太祖用柱斧戳地,大声与晋王说话。次日太祖去世,后来晋王赵光义继位。
A.太祖去世前赵光义未入宫B.赵光义蓄意谋杀宋太祖
C.赵光义与太祖发生了争执D.赵光义最终成为继位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初,中央规定“诸路转运使、副及州郡长吏并不得擅举人充部下官。如有阙员处,当以状闻”,后又由中央派遣文官出“知州”“知县”“列郡各得自达于京帅,以京官权知”。宋廷这些做法(     
A.表明政治均势格局逐渐瓦解B.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C.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暴露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弱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材料是古代某学者对唐宋变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