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多B.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剧
C.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D.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
2 . 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这种言论表明
A.对辽和西夏的“岁币”“岁赐”是北宋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
B.养兵成为朝廷的财政负担
C.养官成为朝廷的财政负担
D.北宋军队训练废弛,素质低下
3 .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澶渊之盟B.金灭北宋C.宋金和议D.签订《尼布楚条约》
2020-08-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2)
4 . 下面为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借指当时与北宋并立的哪一少数民族政权(  )
A.辽B.大理
C.金D.蒙古
7 . 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中,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这带来的影响有
①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②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③增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
④造成官僚队伍的膨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19-11-06更新 | 480次组卷 | 15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基础过关练)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苏洵《嘉祐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大宋皇帝”指谁?“北朝”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
(3)材料三中苏洵“证史”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系?
9 . 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019-09-22更新 | 1268次组卷 | 47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题
10 . 与宋长期并立的民族政权主要有()
A.辽、西夏、金
B.蒙古、西夏、金
C.辽、西夏、匈奴
D.蒙古、西夏、匈奴
2019-08-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5.17《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测试(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