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北宋都城东京城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宋周邦彦《汴都赋》中说“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钲鼓镗铃。”《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材料三   某同学在学习了北宋定都东京的争论和东京城的面貌后,感受到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欲进一步探究唐宋以来经济重心的变迁。下表为他所查阅到的唐天宝年间与宋元丰三年全国户口对比。

朝代唐代宋代
项目合计户数占当时全国的比重合计户数占当时全国的比重
北方528766259.02%573457738.22%
南方212829523.77%665842140.45%
中西部153745117.17%319857521.32%
总计户数895340815591573

——整理自傅蓉蓉著《北宋前期南方经济圈形成与文学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太祖与大臣讨论的结果,结合他们的对话概括古代都城选择重点考虑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宋东京城繁荣的原因。
(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分析材料三的数据变化,并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加以简要评析。(要求: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1069年北宋的基本财政状况如下表格信息反映了北宋
年财政收入年财政支出
6300-6800万缗军费约4800万缗
官俸约1200万缗
皇室约720万缗
祭祀约325万缗
岁币75万两绢
A.财政支出逐年增加B.对辽和西夏战争赠款较多
C.财政入不敷出D.财政支出大体平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吴慧《从商税看北宋的商品经济》等

材料二   下表为宋真宗天禧年间代表性年份的财政收支状况

天禧五年(1021年)财政收支表
品类收入支出单位单价(文/X)
29812974万贯770
粮(五谷)29833458万石400
l1514268万匹1000
306130万匹200
30003458万束20
丝棉23162013万两75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单位盈余
汇总640810633万贯4225

——据李伟国《宋代财政和文献考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真宗天禧年间政府财政税收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真宗天禧年间政府财政税收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023-11-1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含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地名背后的历史奥秘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地名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其变化折射出时代变迁。

材料一:



(1)请将材料一中四幅地图反映的时代进行时序排列: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填写字母

材料二:北京地名沿革表(如下表,据戴均良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整理归纳)

朝代北京当时名称
幽州
南京幽都府
中都大兴府
①_____
②_____1368年,改名北平府,1403年改名京师(北京)顺天府
(2)完成表格中两处填空。
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幽州……《周礼·职方》:“东北曰幽州。”《释名》曰:“幽州在北,幽昧(昏暗不明)之地,故曰‘幽’。”……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范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幽州。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3)成书于北宋初年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了北宋初年全国政区建置情况和历史变化,却对于材料二中五代十国时期辽朝对北京的地名变更和行政级别升格只字未提,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出作者怎样的心态?
(4)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从作者立场意图和史料价值的角度,你如何看待《太平寰宇记》对北京地名的处理?
2023-01-1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宋与少数民族的和议表。导致宋朝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放弃以战争手段解决边患B.改革失败导致的财政困难
C.贯彻强干弱枝的统治方针D.奉行守内虚外的治国理念
2022-12-13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下表所示为北宋前中期的军队人数统计。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时间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5年)宋太宗至道年间(995~997年)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
总兵额(万人)37.8366.6100125.9

A.人口数量的激增B.边防危机的加重
C.崇文抑武的国策D.农民起义的频繁
7 . 下表所示是关于宋真宗、仁宗时期职官情况的相关记载。据表中信息可推知
论述出处
“景德(1004-1007年)、祥符(1008-1016年)中,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仁宗时期)内外官属总一万
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真宗时),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
杨国宜《包拯集校注》
“景德(1004-1007年)官一万余员。皇事占二万余员。治平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有余,总二万四千员”马端临《文献通考•国用考二》

A.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B.国家行政职能范围的扩大化
C.冗费局面的危害严重D.朝廷对重文轻武政策的肯定
8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榷场的历史叙述,据此能被认定的事实为(  ) 
内容 出处
“臣闻河北榷场,禁出文书,其法甚严,徒以契丹故也。” 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
1040年宋仁宗曾许诺唃厮啰(宋代青唐吐蕃首领)如愿助北宋讨夏,“有功,则加以王爵,置榷场,许市易羊马,以通财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 《金史·食货志五》
“而宋之南渡,其利尤薄,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如百馀万缗。” 明:沉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

A.北宋榷场贸易受契丹控制,北宋处于被动地位
B.南宋时榷场贸易获利很少,主要向金国赠送物品
C.宋朝与少数民族互相交换战俘的地方,不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D.两宋与少数民族进行商业贸易的市场,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9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唐代民谚赞誉浙江嘉兴的农业,“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南方正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B宋英宗时,“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军费成为当时政府的主要财政支出
C《农政全书》记载,松江地区“绫、布二物,衣被天下”“原此中之布,实不如西洋之丽密”手工纺织品的质量不如机器纺织品好
D清政府认为“宁波税额较轻,恐将来赴浙之洋船日众,日久生弊”清政府中断了中外贸易

A.A
B.B
C.C
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