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现象(     

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方略B.带来了边防隐患
C.预防了社会内部的动乱D.加重了财政危机
2024-02-04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福建卷0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
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B.民族交融大为增强,完成封建化过程
C.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D.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2024-01-24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3 . 宋初,统治者对民间印刷出版书籍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但自1090年开始,朝廷就不断颁布政策,要求民间书籍刊印必须遵守规矩,不得私自刻印、传播议论时政和边疆军事的会要、实录等。此举主要目的是(     
A.加强思想专制B.促进国家统一
C.配合变法运动D.维护国家安全
2024-01-04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热点话题04 家国情怀-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4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17次组卷 | 40卷引用: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仁宗时期,兵书的编撰在经历了五代至北宋初年的低潮之后,呈现出迅速复兴的态势,朝廷开始重建武学,重视武举,武学、武举教材由朝廷统一撰著,用以全面提升宋代将士的军事理论、战术水平。这侧面反映出宋代(     
A.边防压力逐渐严峻B.重文轻武政策被摒弃
C.农耕文明渐趋衰落D.中央集权体制遭削弱
2023-08-29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6 . 宋仁宗时期,北宋与西夏爆发战争。宋朝对西夏实施经济封锁,关闭榷场,禁止茶、盐等物资出境。西夏百姓“饮无茶,衣昂贵”,怨声载道。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西夏不得不寻求和议。这说明(     
A.西夏生产方式已由游牧转为农耕B.榷场贸易利于维护宋、夏和平交往
C.经济封锁是宋朝主要的破敌手段D.宋、夏在经济方面具有相互依赖性
7 . 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建设性探险,延续了集权式变法思路,是体制改革的终结之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夹击)中国之势。

——摘自《宋史·列传四十四》

材料二   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政府给农民贷款,半年后还款,以货币或粮食还贷,半年的利率是20%,年利率为40%;同时,拨出100万贯钱,作为京师市易务的本钱,将“开阖敛散之权”从富商大贾手中归于官府。因而变法具有明显的国家投资经营法的性质。王安石变法的思想远远超越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无法实现用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经济法,来实现富国强兵,因为经济法有其存在的特定的社会基础,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宋代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周小明《从经济法视角评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等

材料三   这些看上去都挺好的法令,经过长时间的执行之后,完全背离了当时王安石制度设计的初衷。大量见风使舵,以权谋私的官员借着改革的机会,政治投机扶摇直上,直接造成了王安石之后整个北宋官僚队伍的堕落与失效。

——摘编自晓书童《王安石变法,全面经济变革的最后绝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指出王安石为此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措施,并分析其体现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
(3)据材料二、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023-07-15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第二年,宋真宗大幅增加了北方科举的解额,更多举人获得参加省试的资格。庆历元年,陕西边界受到西夏的攻击,宋仁宗在西北地区的进士录取比例调整为“十人取一人,比之东南十倍假借之矣”。由此可知,宋代(     
A.选官制度强调公平竞争B.科举人才选拔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
C.科举解额协调南北平衡D.边疆形势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改革
2023-05-27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7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江苏专用)
9 . 宋仁宗宝元(1038—1040)年间,西夏向北宋边境发起进攻。北宋朝野本打算“重拳出击”,一举摧毁西夏政权。然而,辽朝却趁机向北宋“索取关南十县之地”,不仅讹了北宋“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更断送了其攻略西夏的最后希望。这反映出(     
A.北宋的民族政策过于软弱B.辽夏联合威胁北宋的边境
C.北宋的外部环境较为险恶D.宋代奉行守内虚外的政策
2022-10-12更新 | 878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10 . 辽宋夏金近400年的对峙格局中,宋朝以据有“中土”、代后周政权之正统自居;辽圣宗专作《传国玺诗》宣扬“天子符瑞”尽归于辽;金太祖则诏告天下“今欲中外一统”。其间虽有争战,但“战”是统一之战,“和”是“君臣”“叔侄”之和。这反映出该时期(     
A.民族交融逐步消解民族差异B.正统之争成为战争的根源
C.和平交流是民族关系的主流D.政权并立中呈现出内聚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