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

材料二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仕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元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024-04-0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多民族政权并立、经济中心的南移、科学技术的辉煌”上述概念描述的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2024-03-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北宋王朝不可能和以下哪个朝代发生战争?(     
A.辽B.金C.元D.西夏
2024-03-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亮色,也有不同的时代积弊,请将下列左侧中国古代史的各个时期与右侧的时代弊病相对应。(用序号表示)


          时期                                                          弊病
秦朝(                            A.财政和国防虚弱,饱受少数民族侵扰
汉朝(                            B.藩镇节度使叛乱,造成王朝由盛而衰
唐朝(                            C.对内大兴文字狱,对外切断正常往来
宋朝(                            D.豪强势力过度膨胀,逐渐削弱了皇权
明朝(                            E.君主专制极端强化,利用特务监视臣民
清朝(                            F. 赋役繁重和刑律严酷,引发农民反抗
2024-02-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实行募兵制,兵士及其家属的粮食消费均由官府供给。但是,军队驻扎地的租赋,“不足以供兵费,屯兵营田岁入无几”,调用民力运粮又过于扰民。于是,政府允许商人介入国家边疆军粮贮与运输。由此可知,宋代军粮的消费(       
A.加重人民赋税负担B.造成财政压力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提高商人地位
2024-02-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现象(     

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方略B.带来了边防隐患
C.预防了社会内部的动乱D.加重了财政危机
2024-02-04更新 | 2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立国形势,可以说是“生于忧患,长于忧患”。这一时期,面对严酷的挑战与压力,一代代“特立不回”、“危言劲气”的志士仁人、无数默默承载着家国与社会重负的普通民庶,作为时代的脊梁迸发出坚忍顽强的生命力,给后人留下超越前代的物质遗产与深邃丰厚的精神遗产。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面临哪些忧患?试举出北宋一位试图以改革解决国家忧患的人物及历史事件。

材料二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已无与焉……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使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甲午战后二十年间反映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救亡图存运动。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2024-02-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中国公元1111年几个政权并立的形势图。仔细读图,推断可知(     
A.①和④为“兄弟之国”,双方间边境基本保持安定
B.②向①称臣,①每年送给②钱物,称为“岁赐”
C.②和③为“叔侄之国”,②每年向③缴纳“岁贡”
D.④向③称臣,但在政治上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2024-02-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宋真宗时期宰相李沆自评“居重位实无补万分,惟四方言利事者未尝一施行,聊以此报国尔。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妄有更张,即所伤多矣”。这最能说明北宋(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政治风气因循守旧
C.官僚队伍不断膨胀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2024-02-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今河北雄县)交割。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材料中订约的双方是(     
A.唐与吐蕃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宋与西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