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建设性探险,延续了集权式变法思路,是体制改革的终结之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夹击)中国之势。

——摘自《宋史·列传四十四》

材料二   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政府给农民贷款,半年后还款,以货币或粮食还贷,半年的利率是20%,年利率为40%;同时,拨出100万贯钱,作为京师市易务的本钱,将“开阖敛散之权”从富商大贾手中归于官府。因而变法具有明显的国家投资经营法的性质。王安石变法的思想远远超越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无法实现用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经济法,来实现富国强兵,因为经济法有其存在的特定的社会基础,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宋代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周小明《从经济法视角评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等

材料三   这些看上去都挺好的法令,经过长时间的执行之后,完全背离了当时王安石制度设计的初衷。大量见风使舵,以权谋私的官员借着改革的机会,政治投机扶摇直上,直接造成了王安石之后整个北宋官僚队伍的堕落与失效。

——摘编自晓书童《王安石变法,全面经济变革的最后绝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指出王安石为此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措施,并分析其体现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
(3)据材料二、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023-07-15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澶渊之盟条约的效果被普遍歪曲了,尤其是岁币被描绘成给宋朝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每年送给契丹岁币的份额仅仅相当于南方一个州如越州的产量。而且条约缔结之后,辽宋贸易在更大的规模上得以恢复,在这一贸易中,宋朝获得了大量的盈余,岁币中银的大约60%,作为购买宋朝产品的支付款项,最终仍回到宋朝手中。契丹把绢用于自身巨大的国内消费,比如在和约之后立即建立了新中京,而且他们还用大量的绢与他们的邻居,包括回鹘人、党项人、高丽人和蒙古地区诸部落的部民进行贸易。

——摘编自[英]崔瑞德[美]史乐民《剑桥中国宋代史》

材料二   今湖南西部及其边临地区为宋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宋代继承发展了唐以来的羁縻制度,实行以“本土之法”治本土的政策,“民不服役,田不输赋”,又设立博易场,“皆听与互市”。王安石变法,国力增强,1072年,变法主将章惇为荆湖南北查访使,在梅山地区先后设新化县、安化县。章惇作《开梅山歌》云:“人家迤逦见板屋,火耕硗确多畬田……如今丁口渐繁息……给牛货种使开垦,植桑种稻输缗钱。”不久,又在湘西设立沅州,少数民族归顺,“岁入课米,以盐酬之”。

——摘编自伍新福主编《湖南通史·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澶渊之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安石变法前后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变化。
2024-05-1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论,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史论与史实、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材料一   今天下之大患,在金人与蠡起之盗贼,其势非复方镇之制,而假之权不足以捍御。为今之计,莫若以太原、真定、中山、河间建为藩镇,择镇帅拊之,许之世袭,收租赋以养将士,习战阵,相为唇齿以捍金人,可无深入之患。又沧州营平相直,隔黄河下流及小海,其势易以侵犯,宜分滨、棣、德、博,建横海军一道,如诸镇之制。则帝都有藩篱之固矣。

——摘自《李纲全集·卷一七三·靖康传信录下》

材料二   当太宗分置节度,皆在边境,不过数府;其带甲十万,力足以控制寇乱。故安禄山、朱泚皆凭方镇而起,乃制乱者亦藉方镇。其后析为数十,势弱兵单,方镇之兵不足相制,黄巢、朱温遂决裂而无忌。然则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

宜将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固原、延绥俱设方镇,外则云、贵亦依此例,分割附近州县属之。务令其钱粮兵马,内足自立,外足捍患;田赋商税,听其微收,以充战守之用;一切政教张弛,不从中制;属下官员亦听其自行辟召,然后名闻。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方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纲、黄宗羲对藩镇态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历史史论的认识。
2023-04-23更新 | 34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