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宋的偏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朱熹强调“正统”,认为“《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夷狄,贵王贱伯而已”,故他推崇秦、汉、晋、隋、唐等王朝。据此可知,朱熹(       
A.在前代基础上发展了儒学
B.意在批判朝廷软弱无能
C.有意为南宋做合法性辩护
D.极力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2024-04-16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八)历史试题
2 . 南宋初期,原产于北方的小麦和芦布价格猛涨。庄绰的《鸡肋编》载:“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陈旉的《农书》亦云:“(芋麻)一岁三收,中小之家,只此一件,自可了纳赋税,充足布帛也。”这表明(     
A.稻麦复种提高小麦价格B.南宋初期出现经济危机
C.南迁之民不改生活习惯D.政治变动影响经济状态
2024-03-30更新 | 51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上高二中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建炎南渡后,南宋文人掀起品评东晋中兴时期人物事件的潮流,东晋时期北伐的祖逖成为南宋文人眼中的模范。西晋灭亡后,东晋诸臣在建康城外的新亭集宴,面对秦淮风景,想起中原故土的典故,也频频被南宋文人引入诗文。这一潮流体现了南宋文人(     
A.市民阶层的审美意趣B.退避政治的矛盾心理
C.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D.咏古鉴今的文化心态
4 . 高宗于应天府登坛祭天,即皇帝位,随后遣使去金朝求和,下诏“巡幸东南”。面对留守东京的大臣宗泽请求返回东京,以图恢复的建议,始终不为所动,建炎二年(1128年)宗泽,含恨而卒。与上述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绍兴和议B.靖康之变C.永嘉南渡D.澶渊之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表所示是宋高宗时期主战派高官的言论(部分)。该材料可用于说明(        
人物言论
宰相张浚使事兵家机权,日后终归于和,未可遽绝
参知政事陈与义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不成则用兵必不免
宰相吕颐浩古者交兵,使在其间,既不可因战而废和,又不可因和而忘战
A.宋金南北对峙形成的原因B.靖康之变发生的必然性
C.南宋官僚体系内党争严重D.崇文抑武国策遭到抵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李纲建议“效仿唐代藩镇之制,沿河、淮、江设置帅府、要郡、赋于其便宜行事权,并允许其辟置僚属”;宋廷于是在“京东西、河北东路、永兴军、江淮、荆湖等路皆置帅府要郡”。宋代的这一措施(       
A.是应对时局的必要选择B.使得宋朝君主权力旁落
C.表明中央对地方的妥协D.使宋形式上实现了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宋高宗赐岳飞手札。该手札约书于绍兴四年(1134年)前后,是宋高宗回复岳飞对边防的呈报,并加冕其恭忠体国。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宋高宗选择“绍兴”作为评价自己的谥号
B.以文献记载为依据的历史解释才具说服力
C.该手札可作为研究北宋边防的第一手史料
D.该手札不仅是重要历史材料也是艺术作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关于扬州的诗词很多,据下表可知(     
时间诗人(词人)诗(词)
盛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晚唐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晚唐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宋代姜夔(入其城,则四顾萧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
A.交通便利推动经济繁荣B.安史之乱造成经济萧条
C.辽兵南下影响经济发展D.漕运与战争导致其兴衰
9 . 北宋词人柳永从民间生活汲取创作灵感,创制了盛极一时的文人俗词。到南宋时词的创作则强调“除五俗”,以抒发性情的独白,展示孤怀感世,悲愤沉郁的内心世界为特点的雅文化成为主流。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局势的变化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世俗文学的没落
2023-02-16更新 | 180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南宋诗人陆游在其作品《五月一日作》中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当时江南农田耕种情境:“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该诗句的创作背景是(     
A.大批中原人口南渡B.稻麦复种制度出现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南宋政权决议北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