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下旨“特设司农司,劝课农桑,兴举水利,凡滋养栽种者,皆附而行焉。仍分布劝农官及知水利人员,巡行劝课,举察勤惰。”司农司成为元政府最高农业管理机构,其职责涉及农业、养蚕及水利灌溉等各种事务,有些

材料   记载司农司还负责掌管“随路断没财产、人口、孽畜、屯田、供储”等事。司农司“以参知政事张文谦为卿,设四道巡行劝农司”。

司农司成立之后,即发布《劝农立社事理条画》,该《条画》对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是劝农使和各处监管农事的官员的工作手册。《条画》还有“所在牧民长官提点农事,岁终第其成否,转申司农司及户部,任满之日,注于解由,户部照之,以为殿最。又命提刑按察司加体察焉。”之类的内容规定。司农司还奉命搜求古今农书,删繁摘要,结合实际,编成《农桑辑要》,颁行全国。延佑五年(1318年)又刊印《栽桑浅说》千份。

——摘编自汪兴和《元代劝农机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设立司农司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劝农立社事理条画》发布的积极影响。
2024-05-22更新 | 3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代文献中涉及水车的记载寥寥,而北宋时水车的使用已甚广泛,南宋以来如图所示水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并逐渐推广普及。这主要反映了(     
A.两宋以来社会稳定B.南方耕地进一步开发
C.传统犁耕受到冲击D.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2024-03-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两宋之际,士人心态和职业取向发生变化,流向渐趋多元化,追求功名不再是唯一选项。史料记载中多有士人经营田产、经营工商、开办学堂、充任吏僚等。他们的“关注点和自我观念”也从国家层面转向地方领域,如开渠、铺路、赈济、发掘乡贤、推行教化等。这说明当时(     
A.乡绅社会已然萌发B.朝廷偏安士人报国无门
C.社会阶层渐趋固化D.社会不再推崇科举及第
2024-03-06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的相国寺“殿后资胜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令曲之类”。可见,开封的百姓对书籍实有一定的需求,城中处处是书店。这一现象得益于(     
A.印刷术的进步B.造纸术的发明C.指南针的应用D.科举制的废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宋临安“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南宋杨万里诗云:“未到衢州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南宋方志记载,“昆山县西三里处有东西杨庄,皆产瓜。”这些可用于研究南宋时期(     
A.南方地区土地所有权的变更B.人口迁徙改变经济重心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提升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6 . 棉花和棉纺织业

材料一   元明以前中国的主要衣用植物是丝、麻、葛类,明代(大学衍义朴)记载:“汉唐之世,远夷虽以木棉入贡、中国未有其种……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北宋时期,福北、广东一带棉花种植已十分发达,北宋《文昌杂录》称“闽岭以南多种木棉,土人竞植之”。南宋传到江浙一带,元代的江西、江浙等行省都有种植。到了明代棉花已经在北方黄河流域大量种植,徐光启《农政全书》称,棉花“宋末始入江南,今则遍及江北与中州(今河南一带)矣”。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破坏了中国家庭手工业,尤以棉纺织手工业最为典型。当英国的棉纺织业进入到机器生产阶段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竞争力便相形见绌。因为洋纱便宜,许多农民购买洋纱代替土纱进行手工织布。1894年,闽粤地区的手纺业“已有如风流云散”,“觅一纺纱器具而不可得”。洋布在中国的销量也越来越多,缓慢地克服了小生产者的顽强抵抗。洋纱洋布已经逐渐由沿海向边远腹地扩散。19世纪60年代,洋纱在中国土布生产中的使用率只占0.56%,90年代上升到18.94%。洋布在中国年用布总量中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3.2%上升到90年代的13.39%。

——摘编自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用“→”描绘出棉花在中国传播的路径,结合所学,分析棉花引种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变化并作简要评价这种变化。
2024-03-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景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2023-12-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镇宁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上世纪80年代在江西临川南宋墓中出土的陶俑,俑座底部有“张仙人”字,其手持宽而平的环状圆盘,上面表示刻度的条纹清晰可见,中间还有指针。关于该俑解读有误的是:(       

▲南宋手持罗盘的陶俑
A.该俑应是代表宋代风水先生的造型B.是研究罗盘形状及作用的实物资料
C.实证了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D.与《梦溪笔谈》相关记载形成互证
9 . 史学探究:司马光修史。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1)回答三种除文献史料类型之外的其他类型史料。
(2)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其他史料。
2024-02-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景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南宋人梁克家在《淳熙三山志》中记载;以前闽地风俗是“自缙绅而下,士人富民胥吏商贾皂隶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躅(超越等次)”;三十年来却“渐失等威”。对此,朱熹讲“衣服无章,上下混淆”。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政府放开对社会的控制B.实现身份平等成为共识
C.程朱理学已受官方尊崇D.朱熹主张维持等级秩序
2023-12-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