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两宋时期经济较前代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             ②南方普及稻麦复种制             ③主要的产粮区在苏湖
④流行彩绘陶瓷釉里红             ⑤官方设榷场互市贸易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④⑤
2024-01-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学者吴钩在著作《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中写道: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宋朝政府要求地主与佃户必须要订立契约……家仆与主人的关系也不再是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       
A.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B.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C.变革了封建土地制度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2024-01-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北宋时期,户口上南多北少的格局已经定型;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材料说明(     
A.南方经济发展B.北方经济倒退
C.城市经济繁荣D.社会阶层流动
2023-12-2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北宋初期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年已增长到2088万。按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北宋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有(     
①南方的开发   ②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③稻麦复种制的普及   ④均田制的推行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12-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王祯《农书》中的“授时之图”。该图以平面上同一个轴的八重转盘,从内向外,分别代表北斗星斗杓的指向、天干、地支、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以及各物候所指示的应该进行的农事活动。王祯绘制的“授时之图”(       
A.总结了元朝时期的农业技术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保障了农业活动的顺利进行D.成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6 .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宋人诗句与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诗句历史现象
A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人身控制在减弱
B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雇佣劳动普遍化
C尽将精好输公贼,次把斗升求市人赋税征收货币化
D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土地利用率提高
A.AB.BC.CD.D
7 . 宋代的佃户与地主只是结成经济上的租佃关系,租佃关系基于双方的自愿结合,以契约为证。另外宋代手工业领域普遍出现了"雇募制",唐代官营手工业产生了"劳役制"(它是一种过渡形态,之前实行的是"匠籍制度")。由此可知,宋代(     
A.传统四民社会结构逐渐解体B.租佃关系已经在社会普及
C.人身依附关系得到一定缓释D.官方放宽了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23-02-23更新 | 361次组卷 | 4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南宋夔州路转运判官指出:“本路施、黔等州荒远,绵亘山谷,地旷人稀,其占田多者须人耕垦,富豪之家诱客户举室迁去……凡为客户者,许役其身,毋及其家属;凡典卖田宅,听其离业,毋就租以充客户。”这反映出南宋时期(     
A.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突出D.人口迁徙受到严格限制
10 . 宋朝时一些地方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如棉花的种植、茶树的栽培有一定的规模,种桑、麻的地区也在增加。这一现象(  )
A.表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使宋朝积贫积弱的现象大为改观
C.有利于北宋初加强中央集权D.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