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中,蕴藏着人类千年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和无尽的动人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唐朝以来泉州的部分遗址遗存。


——摘编自谢必震主编《闽在海中》

材料二   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怛罗斯战役之后,阿拉伯人完全控制了中亚,切断了唐朝通西域的陆路交通,从此,海路交通日益重要。广州、宁波、泉州相继发展为对外开放的主要贸易港口。宋元时期泉州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因泉州临近杭州,便于闽浙等地产出的瓷器的出口,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由此源源不断运往海外。波斯、阿拉伯世界的香料、珠宝等由此进入中国。南宋时,政府还将皇族事务机构南外宗正司迁移到此并且管理外贸。明以后,泉州的对外贸易走向衰落。

——摘编自《闽在海中》《梯航百货万国商》等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与泉州发展相关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与明清时期泉州贸易的不同地位,并分别指出其原因。
2024-03-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南宋初年,大量北民南迁,南方小麦价格暴涨。于是南方农民大规模种植小麦,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南迁北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B.稻麦均衡的粮食分布格局开始形成
C.《农政全书》传播了先进的种植技术D.曲辕犁从北方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4-01-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在北宋的墓葬中,往往发现成组的铁制农具,有犁、䦆、耧、耙、锄、镰等。禾谱、农器谱、农书、蚕书等总结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在宋代也纷纷出现。这表明宋代(       
A.铁制农具出现B.农业技术提高C.尚文风气盛行D.冶铁技术发达
2024-01-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主粮结构主要由粟、麦、稻构成。粟、麦的生产和消费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粟、麦两者相比,粟的地位更高,而麦为“杂稼”、“杂种”之属。北宋时,稻米不仅是南方居民的主粮,也是北方广大城市居民和军队、官员的主粮。为防备契丹铁骑南侵,政府鼓励北方种稻,河北沿边,“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真宗时期,占城稻传入,其成熟得快和耐旱的特点使人们得以扩大稻谷的栽培。宋代麦的地位超过了粟,南方麦类的种植面积得到扩大。

——摘编自刘朴兵《从饮食文化的差异看唐宋社会变迁》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近代以前,西餐就经早期的西方来华人员而传入中国,很多人认为“夷人”烹制的“番菜”和刀叉“茹毛饮血”式的饮食习惯,既不卫生也很野蛮。鸦片战争后,大量西式菜肴进入租界。在一些人眼中,西方国家成为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其饮食文化也披上了绚丽的外衣。很多西餐馆地道的手艺加上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很快使得西餐在中上层群体之中打开了市场。与此同时,“西菜中吃”日益流行,通过改良,西式菜肴逐渐以新的面目融入上海本地的饮食体系中。

——摘编自吴百欣《近代上海西菜改良与饮食观念演变》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主粮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稻米地位上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推动中国民众西餐观念转变的因素。
2024-01-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的大地主阶层,虽然人口仅占总人口约百分之六、七,却占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全国耕地面积。这一现象(     
A.是不抑兼并的结果B.促使市民阶层壮大
C.受到程朱理学影响D.导致冗官局面形成
2023-12-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选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根据材料,指出与汉代主要经济区分布相比,宋朝主要经济区分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统治阶级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在重视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面,除改进和创新的农具、提高水肥管理技术的外,农书的编纂与印刷也是重要表现。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中央政府下令刊刻《四时纂要》等月令体农书,并颁发给地方官员加以推广,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书中所述的农业知识的传播、流传。元代农学家王祯的《农书》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当时大型综合性农书的典型代表,这些农书往往篇幅宏大,字数较多,图文并茂。在元泰定五年(1328年),官印黄历高达三百多万本,平均每4户就有一册,更为普及的历书客观上促进了宋元时期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殷三、李浩《雕版印刷对宋元时期农书传播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宋元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宋元朝廷设立了专门的劝农机构和劝农官,认为“农桑,王政之本也”。宋元时期走上仕途并不意味着从此告别农桑,有许多人做了地方官,仍要劝课农桑、推广农事,各级官员仍要把加强农业管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农桑是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宋元时期,城市以经济中心的优势吸引能工巧匠,培育出许多蔬菜、花卉,为城市人口提供所需的供应,“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宋元时期,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农学著作记述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如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就记录了甘蔗、茶叶等物种的引种国外情况。

——摘编自朱晓琴、员立亭《宋元时期农学著作全面发展的特点及社会原因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元时期农学著作的主要种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淮南地区种茶农户众多,被称为“园户”:明州、福州、广州一带出现很多“糖霜户”,专门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这表明当时南方地区(     
A.市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B.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农产品商品化倾向明显D.农户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2023-11-11更新 | 31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五校(南阳中学、清新一中、佛冈一中、连州中学、连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     
徐州地区徐州利国……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
江西信州铅山铜坑……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
广东韶州韶州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B.小农经济出现衰退
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2023-10-15更新 | 393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四会中学、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南宋陈勇《农书》记载:“早田刈获才毕,随即耕治晒暴,加粪壅培,而种豆麦蔬茹,以熟土壤而肥沃之,以省来岁功役;且其收,又足以助岁计也。”这一现象(     
A.反映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得益于南方农业经济发展
C.说明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D.推动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2023-10-11更新 | 552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