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铺:透析宋朝司法纠纷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经济繁荣。但其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相应的法律纠纷。书铺正是在这种社会变化与需求中确立的角色,在基层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替民户书写状书。

材料一   词诉条目必经书铺,必守限日,诸厢收领,不许隔宿。

不经书铺不受,状无保识不受,状过二百字不受,一状诉两事不受,事不干己不受……

——《黄氏日抄》

材料二   宋末元初的邓文原在其文章中记载:郭公初到地方,有案件留系不能决,于是怀疑其中有冤情,“使索书铺元藁观之,知其入人之罪,宽者得雪”。

材料三   书铺代书是民间诉讼必须要经过的一道程序。根据史料记载,这种诉状有其统一的格式,格式如下:

某乡,某村,耆长某人,耆分,第几等人户,姓某,见住处去县衙几里(如是客户,即云是某人客户)。所人系某乡村居住,至县衙几里。
右某,年若干,在身有无疾䕃,(妇人即云有无孕及有无疾)。今为某事,伏乞县司施行。谨状。

年月日姓某押状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张云梦《宋代书铺研究》


(1)简述书铺在地方司法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诉讼之风产生的原因。
2 . 有同学探究南宋初期沉船“南海I号”是否到过广州,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贾耽记录了从广州经过南中国海、印度洋至波斯湾的“广州通海夷道”。

——据《新唐书·地理志》

材料二宋代对船舶的出入管理极严,如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经商的船舶,必须在广州口岸发舶;往朝鲜、日本的船舶,则必须在明州(宁波)发舶。泉州在宋初未设市舶司时,其商船出海贸易亦须前来广州发舶。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州市志》

材料三朝廷要求(广州)市舶司及港口所在地方官员对到来的蕃汉商人热情迎送,海舶初到之时有“阅货宴”,停靠港口住舶期间提供酒食,离开时还要设宴张乐欢送。招待用酒来自地方官府所设的公使酒库所酿造的公使酒。

——据《宋史》

材料四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整理宋代地层和遗迹出土的陶瓷器时,发现大批肩部刻印字款或纹饰的酱釉大罐,与“南海I号”沉船和佛山南海奇石窑出土同类陶罐高度一致。通过考古类型学对比研究和实验室科技检测证实,这些酱釉罐都只能产自今佛山市南海区的奇石窑和文头岭窑。这批釉罐质地粗糙较为低廉,多属于酒水类盛储器等船上生活实用器,不是简单的外销商品。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海I号”沉船出土酱釉器产地分析》


(1)有同学根据上述材料,认为“南海I号”到过广州,请你谈谈理由。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3)除上述材料之外,要确证“南海I号”到过广州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兴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宋代“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雄厚的制造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为海上丝路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内在动力,与海上经路联系紧密的工商业文明在江南及东南地区茁壮成长。改变了10-13世纪中国不同文明的竞争格局;原来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之间的两强之争变为工商业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三足鼎立。不同文明间的诸种竞争张力显示历史演进处于一个分叉路口。

——柳平生、葛平生《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长论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三大文明竞争格局形成》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江泽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胡锦涛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主张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落实第一个大局"的建设,使中国区域发展进入非均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国内和国际的现实状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对国家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站在国际的舞台,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所做出的中国式努力.真正体现了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情怀。

——于畅《“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有何内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时代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