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士人群体与时代

材料一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

材料二   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新陈代谢不仅表现在新的士类在数量上的激增,更表现于时代发展对旧的士类的淘汰……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诗书墨卷中人的出路,使之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新式知识分子则成了时代的骄子,他们尖锐地掊击王朝秩序,又向社会传播各种新的观念意识……他们成为20世纪士类的主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述唐宋时期“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原因。
2024-01-20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理解宋朝社会变化的原因。
3 . 宋代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两宋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古时期森严的良贱制度也逐渐被打破。宋仁宗时赋予了私人奴婢编户齐民的法律地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后官奴婢制度消亡。仁宗朝,政府规定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这意味着压抑下层百姓权利的种种桎梏得以剔除,而对奴婢生命权的保护亦更加深入具体了。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二   (宋代)岳州知州指出:“(农民)自来兼作商旅……欲出榜招召,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不肯回归,其田权许人请射(承佃耕种)。”宋高宗采纳户部意见:“商人田产,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难(不应)许人请射。”

——摘编自徐松《宋会要辑稿》

材料三   社会流动按其流动方向,划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关于水平流动,多表现在地域和职业方面的流动。如农民摆脱户籍与土地的束缚,“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商人在各地流动,“富室多是外郡寄寓之人,盖此郡凤凰山谓之客山,其山高木秀皆荫及寄寓者。其寄寓人,多为江商海贾……”士人也从事经商,在赶考途中,有“贩盐为事”。垂直流动则多表现在科举制全面展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上升的机会,宋代开始阶级区分不及前代严格,阶级之间的流动性比较大。

——摘编自陈静《宋代商品经济与社会流动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发生的新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其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社会流动的主要表现,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宋代社会出现的主要新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社会观念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5 . 社会的变化:宋朝时期
门第观念淡化(1)原因
①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
②宋朝科举制度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____。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2)表现: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1)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____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
(2)宋朝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
(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____,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1)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2)官府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更为松弛

2022-11-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宋元时期-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全国通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之多、阶层之广,是中国古代所罕见的。唐玄宗不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马球能手,而且爱好围棋、斗鸡。与前代主要作为宫廷娱乐项目和以军事训练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相比较,唐代体育已趋于大众化。足球用球和球门,已与现代足球非常接近,注重两队角逐、竞争胜负的踢法。女子不仅和男子一样进行打球、骑马、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而且还创造出一些自己的专门运动项目。

——摘编自黄中安《论唐代的体育活动》

材料二   宋代体育运动主要有田径、球类、射箭、摔跤、举重、游泳、马术、武术、荡秋千、放风筝、拔河、龙舟竞渡、登山与踢毽等运动,并广泛流行于民间社会。宋代体育对身体对抗性不再热衷,而注重技巧化、观赏性。体育活动在发展中,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管理马球运动,社会出现专门体育社团来整顿行规、规范比赛。宋代体育器材等作为商品进行大批量生产,走入民间为广大人民服务。宋代体育出现了《角力记》《丸经》等总结性的专著。

——摘编自张利华《宋代体育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体育运动发展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体育活动发展的原因。
2023-12-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中国古代史(期末真题精选 · 材料分析题60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7 . 社会的变化原因:①社会经济繁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严重;
_________________相对宽松;
④教育发展,_____________更加完善。
2022-10-3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配套学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分专题精准突破课件与配套学案(新教材专用)
8 . 宋代是古代中国社会重要的变革转型时期,尤其体现在社会流动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打破了唐时“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的规定,商人子弟读书应举已不在法令的禁止之列,到了英宗年间政府更是下诏:“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等于说国家从法律上、制度上承认了商人的入仕权。至此,科举制度成为了普通民众实现向上流动的阶梯和重要管道。其中,富民阶层(平民地主和商人)成为这一转变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财富为自身和下代子弟提供良好的教育,进而蟾宫折桂,成功实现整个商人家庭的社会流动。

——冯芸《宋朝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姻是极其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的,“婚姻必由于谱系”的现象反映了门阀制度对婚姻的深刻影响,此风绵延一直到唐朝。北宋以后,则出现“榜下捉婿”的现象,“本朝显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实际上,很多新科进士出身寒门,门第无足称道,且生活贫困,但由于他们未来前途远大,所以成为达官和富室择婿的对象。同时高官显贵选择富商作为婚嫁对象的现象日益普遍,有些士大夫为了贪图资财,娶有钱财的寡妇为妻,民间甚至发展到“以财论婚”的地步。

——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进步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至北宋“择偶”标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上材料,概括宋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2023-10-04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时期,士大夫以经术起家,凭借特有的文化权力日益“士族化”,依靠“累世经学”以达到“累世公卿”的目的。士人在政治上得势后,便转而扩张家族的土地与财富,使得家族与政治结合,逐步构成了门阀的基础。曹魏时期的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具有血缘家族的一般性质和功能,又有明显的政治、军事色彩,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其政治色彩日渐突出。以士大夫官僚为核心,形成家族式政治集团,随之发展成门阀士族。在两晋的门阀专政下,士庶之分如天地之隔,连士族中的卑门和高门在权力上也有着天差地别,朝廷的要职多由高门门阀出身的人担任,并由以王、桓、谢等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垄断政权,封锢山泽,依官品占田。

——摘编自徐国富《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

材料二   唐晚期及以后的家族组织逐渐褪却政治色彩.恢复了本来面貌。除供子弟读书科考外,不再追求整个家族的政治利益,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通过严密的家族组织系统和家族法规,履行着对外保护、赈济互助、开办书院等职能;通过宗谱义庄等凝聚宗族,化解社会矛盾;通过族学强化家族能力,促进家族长久繁荣。宋以后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其成员必是同一个祖宗的子孙,为笼络族人不离散,聚族而居,并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增强血缘向心力。在聚居下的兄弟分家现象尤为普遍,别立户籍,平均每户5口左右,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核心小家庭。

——摘编自邢铁《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特点,并分析其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10 . 门第观念变化原因
(1)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________开放,而且更加强调____________
(2)大批出身________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2023-09-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1课学习讲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