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贵族中选择儿媳,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蔡襄曾对此有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宋代的富裕之家通常来自士绅和商人阶层,这些人家为其出嫁的女儿置备了田地和嫁妆作为陪嫁品,这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他们四处打听在京城进士考试中及第的年轻士子的信息,这些人被视为未来女娇的最佳人选,整个家庭都期待着从与进士结亲中获益。而对于一位受过教育、富有而又可爱的正当妙龄的女子来说,她的父母要让她读文阅史、填词作文,使之善于谈吐,精于女红,士大夫为了幸福和家道兴旺似乎会把这样的女子视为求婚的最佳人选。有时候,有的家庭还会对未来女婿的教育进行投资,“榜下捉婿,亦有缗钱,谓之系捉钱”。

——摘编自【德】迪特库恩《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婚姻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婚姻观变化所带来的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服饰用具变化明显,政府一再要求“俾闾阎之卑,不得与尊者同荣;倡优之贱,不得与贵者并丽”,但是,“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但对商人却比较优厚,如太宗准许“今后富商大贾乘马,漆素鞍者勿禁”,“数十年风俗僭侈,车服器玩多逾制度”。

政府也曾屡次下令禁止士庶和妇女仿效契丹人的衣冠和装饰。如庆历八年(1048),禁止“士庶仿效胡人衣装,裹番样头巾,着青绿,及乘骑番鞍辔,妇人多以铜绿兔褐之类为衣”。大观四年(1110),又下诏说“京城内近日有衣装杂以外裔形制之人,以戴毡笠子,着战袍,系番束带之类”,“宜严行禁止”。政和七年(1117)和宣和元年(1119),又两次禁止百姓穿戴契丹服装。

——据《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服饰用具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服饰用具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郓州须城县杨村,民张诚者,其家自绾至诚,六代同居,凡一百一十七口,内外无闲言,衣裳无常主。旦日,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张氏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无蓄积,而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几二百年,百口无一口小异,亦可尚也。

—摘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1)概括材料一中宋代家庭的特点。

材料二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

1919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20年代社会上开始反对多生子女,《妇女声》等杂志很早就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观点。之后妇女运动领导人纷纷主张“救治中国……必须改良人种”,“与其多生而不能养不能教,不如生的少,养的好”。

—摘编自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民国时期的家庭呈现出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