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士大夫表现出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从建国初赵普的屡次谏言,到中期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无不反映出宋代士人为维护封建政权而做出的最大努力,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同前代士人逃隐山林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代科举制的完善,给普通士人入仕打开了方便之门。士人挑灯夜读,为求取功名奔波于漫漫求仕途中。由于科举朝着重策论、轻诗赋,重能力、轻浮文的方向发展,使士人改变了以往的治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形成了士人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

——摘编自宋馥香《略论北宋士风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在许多方面,宋朝算得上政治清平、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它同时还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正如政治和文化上的繁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摘编自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士人文化风格的主要特征。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宋朝成为“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的因素。
2022-11-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编自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摘自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根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创新表现。试从文化角度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婚姻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周公制礼便将一夫一类多妾的嫡庶体制制度化,强调身份的重要性,正如《礼记·内则》所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聘娶婚被看成婚姻的唯一合法程序。聘娶婚,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礼”完成,其基本精神就是明媒正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缔结的前提。《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并非仅是男女个人之事,而是事关宗族延续繁衍的大事,正如《左侍·信公二十三年》所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西周初将“同姓不婚”定为宗法伦理。

——摘编自杨茂义《宗法制与春秋婚姻礼制》

材料二   唐文宗想把临真公主嫁给当时北方大姓士族,却遣到拒绝。对此唐文宗极为不满,他对宰相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摘编自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   本朝富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摘编自(宋)朱彧《萍洲可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从唐到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郓州须城县杨村,民张诚者,其家自绾至诚,六代同居,凡一百一十七口,内外无闲言,衣裳无常主。旦日,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张氏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无蓄积,而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几二百年,百口无一口小异,亦可尚也。

—摘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1)概括材料一中宋代家庭的特点。

材料二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

1919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20年代社会上开始反对多生子女,《妇女声》等杂志很早就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观点。之后妇女运动领导人纷纷主张“救治中国……必须改良人种”,“与其多生而不能养不能教,不如生的少,养的好”。

—摘编自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民国时期的家庭呈现出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18-04-24更新 | 94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