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陈邦瞻编著的《宋史纪事本末》中有这样一段评论: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指远古)一变而为唐、虞(指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以至于周,七国(指战国时期)为极(意为尽头,结束)。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即五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材料二   晚清启蒙思想家严复说: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材料三   史学家钱穆认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近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三关于宋朝历史地位的相同观点。
(2)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该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全面。)
2021-05-15更新 | 33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这说明元曲
A.注重发挥娱乐教化功能B.追求艺术创作的真情实感
C.有力鞭挞当时社会现实D.能够彰显作者的个性风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与唐代相比,宋代话本的题材实现了由才子佳人的唯美爱情向民间主动大胆的自由恋爱转变,由仕途不得志的苦闷压抑向享受生活、注重自我的小市民心态转变,由想象中的神鬼志怪向现实的理性判断转变。这些转变反映出宋代
A.社会风气渐趋败坏B.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C.社会主流思想改变D.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之前,弥勒佛造像严格遵循经论中的造像仪轨,如“眉如初生月”“面净如满月”“身不曲”等;两宋时期弥勒却出现了笑容可掬、大腹便便的形象。弥勒佛造像的变化
A.反映了社会审美的畸变B.深受理学发展的影响
C.体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D.适应了世俗文化需求
2021-05-05更新 | 598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唐传奇多辞藻华丽,文风浮夸充满想象,多描写社会上层士大夫及文人群体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而宋话本更强调向“俗”,题材更丰富多彩,主要篇幅是对社会背景及底层市民生活的描写。这一变化反映了
A.文学风格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B.下层知识分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体
C.社会主流价值观嬗变影响文学形式
D.文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
6 . 位于山西省芮城的元代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其中的精品是位于三清殿的《朝元图》,画面以东王公、西王母夫妇为中心,各天宫簇拥左右。这反映了元代绘画
A.一定程度上受宗教影响B.具有鲜明的文人画风格
C.都以人物画为主要题材D.完全超越当时社会生活
2020-11-2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7 . 在世界文化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均有一些内在的共通之处。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倘若作一个历史的平行比较的话,那么中国式的文艺复兴比欧洲早了五百年。北宋年间的人文气象,与五百年后的意大利城邦十分相似,具有一种人的自我觉醒的品质,以及相应的人文关怀的自觉。……欧洲的文艺复兴非常迅速地产生出辉煌的文明成果,而工业文明又反过来推动和扩展了文艺复兴的文化成就,彼此相辅相成,互相激励又互相补充。相反,始于北宋年间的中国文艺复兴,非但没能得到文明化成果的支撑,反而受到非常惨烈的夹击,……如同石缝里的小草一般,气若游丝,时不时地艰难苟活于一息尚存的窘迫。

——李劼《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回眸和可能性空间》

材料二   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同时代的划分具有不同标准。从新生产方式和新阶级力量出现的角度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都是新时代与旧时代的分水岭。……从历史意义上讲,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都是思想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起点。

——王欣《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之异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年间人文气象的具体表现,并联系宋朝时局和思想文化,说明“中国文艺复兴”的结局产生的原因。
(2)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材料二中“新时代与旧时代的分水岭”应如何理解?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都是思想文化现代化的起点”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代中国的绘画题材仅限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到了宋代平民阶层的生活场景多见于绘画内容。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程朱理学的逐步形成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统治阶级喜好的改变D.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国力不强,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对于此,历史学家们有着精到的认识。陈寅恪先生对于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这样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势”柳诒微先生也曾指出:“有宋一代,武功不竟,而学术特昌,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绍述创造,靡所不备”。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由多种历史条件综合作用而成,而这些原因又体现了当时文化政策开明特色。

——摘编自腾云玲《从宋代文化繁荣看其开明的文化政策》


围绕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10 .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肌理粗糙的山石,若隐若现的山泉、瀑布、寺庙、骡匹和行人等细节都极其精微:而南宋马远的《晓雪山行》,占画面大部分的山坡、石块和树木都是逸笔简洁,呈现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灵气,这种变化体现出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后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C.“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取向D.时代变迁背景下画风世俗化的倾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